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RKO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家族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甲基化可逆性特征.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肠癌细胞,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T-A克隆及DNA测序法分析RKO细胞CKIs家族抑癌基因p15ink4b、p16ink4a/CDKN2、p21/cip、p27/kip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未经5-Aza-CdR作用的肠癌RKO细胞,其p15ink4b、p16ink4a/CDKN2基因组DNA胞嘧啶(C)保持不变,这提示在其单链DNA中胞嘧啶呈甲基化状态;而经5-Aza-CdR作用的肠癌RKO细胞,其p15ink4b、p16ink4a/CDKN2、p21/cip和p27/kip基因组DNA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表明在DNA单链中胞嘧啶已呈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肠癌RKO细胞周期INK4家族(p15ink4b和p16ink4a/CDKN2)基因的启动子区处于异常的高甲基化状态,而KIP/CIP家族(p21/cip和p27/kip)基因未处于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能较好地逆转肿瘤细胞INK4家族基因DNA高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与人结肠癌RKO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肠癌RKO细胞72 h,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及DNA测序法分析p16/CDKN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MTT、FCM、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后细胞生长、形态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结果: DNMTs抑制剂能较好地逆转启动子区胞嘧啶甲基化状态;CpG岛去甲基化后能明显地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群体倍增时间(P<0.01),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影响肠癌细胞周期分布,并具有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 结论: 通过逆转CpG岛高甲基化能有效地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手术对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围手术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改变,分析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Balb/c小鼠行截肢术,分别于术后第1、2、3、4d处死,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结果术后第1天CD3+、CD4+细胞的(S+G2)期明显增高,分别为43.5±3.4%和46.5±4.1%,维持至术后第4天。CD8+(S+G2)期术后第2天62.7±5.7%较对照组41.3±1.9%明显升高。s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术后第2天(S+G2)期明显升高。结论手术及应激可影响小鼠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防治现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郑树 《中国肿瘤》2005,14(6):352-354
大肠癌在我国近几年发病率上升,5年生存率在60%左右,但治疗效果30年来无显著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课题组负责大肠癌防治"六五"、"七五"、"八五"及"九五"攻关研究,历时二十余年,进行了从现场到实验室,从病因机制到干预阻断的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6.
康莱特注射液对肺癌A549细胞环氧化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庆华  钟献  郑树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621-1623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对IL-1β刺激后A549肺癌细胞环氧化酶(COX)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100~300μL.mL-1不同含量康莱特注射液作用前后A549肺癌细胞COX-1,COX-2 mRNA表达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549细胞在康莱特注射液作用前后COX-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选择性抑制A549肺癌细胞COX-2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HSC,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 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丹参对大鼠HSC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大鼠HSC的NF-kB活性,并能下调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F-kB活性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癌发生率大大增加;Hp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发生胃浸润的概率提高;小鼠灌注肝螺杆菌悬液,可成功复制出肝癌模型;霍奇金淋巴瘤(HL)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都支持与细菌感染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菌感染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现综述近年来细菌感染与恶性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核表达大肠癌负相关基因ST13,制备ST13蛋白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大肠等组织中表达的ST1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ST13 ORF克隆至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原核表达并以Glutathione纯化GST—ST13蛋白,以凝血酶切得到ST13蛋白。以GST-ST1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以ST13蛋白筛选杂交瘤细胞株,按杂交瘤技术制备ST13蛋白单克隆抗体,并以ST13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单抗。以该单抗作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临床标本。结果蛋白表达和纯化以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量占大肠杆菌总蛋白20%,每升培养物回收融合蛋白2.5mg,纯度为91.3%。建立了3个ST13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中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4-10^5,并具有对ST13蛋白的高度特异性。Western—blot证实组织细胞中天然ST13蛋白的SDS—PAGE表观分子量约50KD,比其计算分子量大约10KD,但无糖基化修饰。免疫组化表明该蛋白均匀分布于SW480细胞及大肠上皮细胞浆,计算机分析系亲水性分子。免疫组化还表明该蛋白可表达于大肠、胃及肝等多种组织上皮,但在各种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之间,以及肿瘤组织之间的的着色强度不一。结论原核表达了ST13蛋白,制备了相应的单抗,建立了检测组织标本中ST13蛋白的方法。研究表明人组织ST13蛋白系表观分子量50KD的细胞浆可溶性分子,可表达于大肠等多种上皮组织。ST1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呈低表达,在多种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不一。cDNA同源性及蛋白质特性比较表明ST13与Hip(hsp70-interacting protein)为同一蛋白质,提示ST13/Hip经Hsp70等分子伴侣途径而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与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了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43名正常对照的MTHFR C677T和A1298C两个位点基因多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单独、联合时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以及两个多态位点与饮酒的联合作用。结果MTHFR677T和1298C突变基因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9.7%和17.1%。1298C突变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相比,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均降低;在携带677C和1298C等位基因组合个体中,结直肠癌的风险略有降低(OR=0.718,95%CI:0.367~1.407),同时含677T和1298A等位基因者,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1倍;同时含有677T和1298C等位基因者,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4倍,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倍(OR=0.304,95%CI:0.108~0.852)。在过去饮酒者中,1298A等位基因携带者结直肠癌风险性增加2倍(OR=3.307,95%CI:0.521~17.698)。结论 MTHFR C66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携带MTHFR 1298AC基因多态型者过去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