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 SD)为在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 B[1]的耳鼻咽喉科临床急症。近年SD发病率日渐增高且更趋年轻化,但关于妊娠期突发性聋的病例文献报道较少[2]。在临床中,为了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常有孕妇拒绝药物治疗。考虑药物治疗SD时对胎儿潜在的影响,因此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机,根据伏邪和青春期PCOS的致病特点,阐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指出青春期PCOS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肝、脾功能失调,形成痰、湿、瘀的病理产物。提出“已病防变、个体治疗、未病先防”的诊治思路,并强调对青春前期隐性症状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做到“未病先防”,为青春期PCOS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心理社会应激、遗传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系统障碍。目前,西医对于CF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取对症治疗。CFS属中医学虚劳、郁证范畴,临床治疗多从整体观念出发,对CFS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根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治疗,优势明显,在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针刺组、雷帕霉素组,每组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造模后第3、7天)分2个亚组。将50μL自体血注入到大鼠尾状核制备出血性中风模型。各干预组分别给予针刺"百会"透患侧"曲鬓"、非穴位针刺、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进行干预。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悬线测试、平衡行走测试)。评分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第3、7天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悬线测试、平衡行走测试)显著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雷帕霉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且针刺组高于雷帕霉素组(P<0. 05)。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第3、7天模型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与针刺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脑组织LC3蛋白阳性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 05)。结论:针刺能上调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LC3-Ⅱ/Ⅰ,良性激活自噬水平,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C组予康复训练。各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结束时,A组完成研究93例,B组完成研究90例,C组完成研究85例。随访2个月期间,A组完成随访89例,B组完成随访88例,C组完成随访80例。②全分析集(FAS)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77.45%、71.57%和62.2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随访集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85.39%、84.09%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NDS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④治疗7天、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FCA评分、FMA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FCA评分、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  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痉挛,显著改善患肢及全身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左侧丰隆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PCA)血液动力学是否存在针刺累积效应.方法 针刺16名健康志愿者左侧丰隆穴,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分别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得气时、留针15 min后、出针时、出针10 min后检测两侧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再按照6h、24h、48h、72h和168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对ICH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IL-6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抑制IL-6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DFU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结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踝肱指数及创面情况(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超声检查指标(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内径、阻力指数),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指标、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踝肱指数及各超声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法,对黑龙江省五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法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医院对感染管理科资源投入少;专职人员专业构成单一、感染相关知识欠缺;感染管理的制度建设趋于完善,但落实不力;相关科研实践少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整体上提高工作质量不仅要注重感染管理科自身建设,尚需医院领导的支持和临床各科室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