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冠状面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的130例女性患者,共138个(良性85个、恶性53个)乳腺病灶,从肿块自身表现(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和周边组织特征(汇聚征、亮环、暗环)两方面分析病灶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通过x2检验得出对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冠状面征象.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汇聚征和暗环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蚀征、汇聚征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和0.94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BVS冠状面成像有助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亚临床功能减退的敏感超声参数及其价值。方法对26例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于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累积剂量100 mg/m^2)、化疗4个周期后(累积剂量200 mg/m^2)、化疗6个周期后(累积剂量300 mg/m^2)进行RT3DE检查,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心室旋转(LVtw)及左心室扭转(LVto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T3DE的各项参数EDV、ESV、SV、EF、GLS、GCS、LVtw、LVtor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DLBCL患者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RT3DE检查结果比较: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DLBCL患者EDV[(71.4±14.8)mL,(76.3±15.6)mL,(81.7±19.5)m L,(79.7±16.2)mL]、ESV[(22.9±5.1)mL,(25.1±5.4)mL,(27.1±8.1)mL,(26.6±6.7)mL]、SV[(48.6±10.4)mL,(51.2±11.0)mL,(54.6±12.8)mL,(53.1±10.7)mL]、EF[(67.9±3.1)%,(66.9±3.1)%,(67.0±4.1)%,(66.7±3.6)%]、GLS[(-26.9±4.8)%,(-27.1±4.4)%,(-25.5±7.5)%,(-26.7±7.1)%]、GCS[(-34.7±2.5)%,(-33.7±3.4)%,(-34.1±3.8)%,(-33.7±3.3)%]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5,2.297,1.388,0.628,0.344,0.585;P>0.05);而LVtw[(19.9±6.8)°,(13.1±10.0)°,(13.5±8.1)°,(11.1±5.8)°]、LVtor[(2.9±1.2)°/cm,(1.8±1.4)°/cm,(1.8±1.1)°/cm,(1.5±0.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7,7.013;P<0.05);与化疗前两两比较,DLBCL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LVtw、LVt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tw:P=0.025,0.016,0.001;LVtor:P=0.008,0.007,0.000)。结论 RT3DE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LVtw、LVtor可作为早期监测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亚临床功能减退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患者共120个肾肿瘤行VTQ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检查时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肿瘤内及肾皮质内,测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记录,分别比较SWV值和SWV比值(肿瘤SWV/肾皮质SWV).结果 病理证实良性肾肿瘤24个,其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个,中胚层肾瘤2个,嗜酸细胞型腺瘤1个.恶性肾肿瘤96个,其中透明细胞肾癌78个,乳头状肾癌5个,嫌色细胞肾癌7个,肾尿路上皮癌4个,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及肾母细胞瘤各1个.良性肿瘤与对照肾皮质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以及透明细胞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SW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技术可以提供肾肿瘤的弹性信息,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左侧膈神经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5 7岁。在外院行左侧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后7d ,颈胸部MRI检查 ,偶然发现左侧中纵隔内肿块 ,而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平片示左侧中纵隔增宽。MRI示左肺动脉旁一 3 0cm× 2 0cm× 3 5cm大小肿块影 ,边缘光整规则 ,T1WI呈均匀低信号 (图 1) ,T2 WI呈中央低信号 ,周围高信号。CT平扫示肿块呈均匀低密度 ,增强后呈中等度均匀强化 (图 2 )。手术中见左肺动脉旁椭圆形肿瘤 ,约 3 0cm× 2 0cm×3 5cm大小 ,质较硬 ,分界清 ,包膜完整 ,肿瘤将左膈神经完全包绕于其中 ,可见肿瘤上下端处与正…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利用全局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行肝动脉高分辨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肝动脉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7例原位肝移植受体行GRAPPA三维CE—MRA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肠动脉、第Ⅳ段肝动脉、右前肝动脉和右后肝动脉的显影质量并行Weighted Kappa分析,并采用4级评分共同评价肝动脉各级分支的显示情况,以手术结果为对照评估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结果2名医师对各段动脉显影评分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39例达到肝左、右动脉远端分支4级水平,23例为肝左、右动脉3级水平,4例为肝固有动脉2级水平,1例为肝总动脉1级水平,平均显示级别为3.49。67例中53例正常肝动脉解剖和14例变异在高分辨率MRA图像中得到准确显示。结论利用GRAPPA技术可获取高分辨CE—MRA肝动脉图像,并且可准确评估肝动脉解剖。  相似文献   
36.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3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3、C组(19.73±3.54)mm3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 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U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囊实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与脐尿管长轴一致。4例肿块同时向膀胱腔内外生长,4例肿块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7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增厚、强化,肿瘤密度欠均匀,5例肿块内可见多少不等钙化,6例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增强扫描示7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CTU能够反映脐尿管腺癌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其特征性CT征象,有利于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MR三维全肝灌注成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MR三维全肝灌注成像扫描,采用三维容积屏气内插检查序列,对比剂按0.1 mmol/kg体质量计算,注射速度5 mL/s.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Tissue 4D软件分析灌注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采用计算一致性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2位医师各参数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2位医师评价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灌注参数的Ktrans、Ve和Kep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经Bland-Altman分析,其平均差异分别为(0.0069±0.0135)min-1、(-0.0084±0.0371)min、(0.0385±0.0685)min-1;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196~0.0333、-0.0812~0.0644、-0.0958~0.1728.而Ktrans、Ve和Kep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和0.99.结论:采用MR三维全肝灌注成像技术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肝内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veno-venous shunt,IHVS)对窦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测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