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尸体供肾的日益短缺,国内活体肾移植例数迅速增加,但活体肾移植术后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过去4年多来肾移植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  相似文献   
3.
摘要: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由于HNF4A等基因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受 阻引发营养物质丢失及电解质紊乱,从而以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佝偻病为主要表现。对于原发性范可尼综合 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国内仅有数例病例报道,尚少见遗传学确诊病例报道。本文患者经临床、生化、影像学及 HNF4A基因分析,发现HNF4A基因存在c.187C>T(p.R63W)的杂合突变,未在患者父母中检出,经临床及遗传学确诊 为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给予患者左卡尼汀、辅酶Q10、纠酸、保肝、护肾、补充维生素D、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治疗并 进行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式机械加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雄性SD大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和脊柱加载治疗组(VD+L组),每组9只。Sham 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VD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永久性结扎建立VD模型;VD+L组建立模型后每天接 受脊柱机械加载治疗,共5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 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VD组相比,VD+L组大 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停留平台象限时间显著增加,加载后明显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和存活状 态,海马锥体细胞明显增多,并抑制了海马及皮质中GFAP的表达。结论 机械加载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后大 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保护缺血后神经元,该治疗作用可能与机械加载减轻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病理损伤、抑制胶质细 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如何治疗以及何时停止治疗需要结合孕母和胎儿情况综合考虑。孕期和孕母肝病病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晚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阻断母婴传播。现今,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都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其在孕妇抗病毒治疗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离子通道Kv4.3(Kv4.3)-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 通路在有氧运动抑制压力负荷小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实验小鼠均分为5组:假手术(SHAM) 组、主动脉缩窄手术(TAC)组、假手术+有氧运动(SHAM+E)组、主动脉缩窄术+有氧运动(TAC+E)组,主动脉缩窄术+ 有氧运动+ Akt抑制剂Perifosine(TAC+E+Peri)组。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系统评价小鼠心功能及肥厚程度,麦胚凝集 素(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AN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心房钠尿肽 (ANP)、p-Akt、Kv4.3、p-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TAC促进心肌肥厚,恶化心功能(P<0.01)。给 予有氧运动训练后,TAC+E组较TAC组小鼠心功能改善,心肌肥厚程度减轻(P<0.01)。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 TAC组较SHAM组p-Akt、Kv4.3表达降低,p-CaMKⅡ上调(P<0.01);TAC+E组p-Akt和Kv4.3表达较TAC小鼠增加, p-CaMKⅡ下调(P<0.01)。而给予Akt抑制剂Perifosine后,相比于TAC+E组,TAC+E+Peri组心功能恶化、心肌肥厚 程度和ANP表达增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同时伴随Kv4.3表达降低、p-CaMKⅡ增高(P<0.01)。结论 有氧运 动训练能够通过调节Akt-Kv4.3-CaMKⅡ信号通路抑制压力负荷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 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4例原发性肺大疱继 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组)和28 F聚氯乙烯引流管组(28 F组)各97例。比较2组 临床效果、胸腔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CVC组住院时间[(3.4±1.1)d vs.(5.9±1.7)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4.7±0.7)h vs(. 11.5±2.5)h]、带管时间[(34.9±5.4)h vs.(72.3±9.8)h]较 28 F 组时间短,疼痛评分(3.1±1.4 vs. 7.0± 2.5)、引流管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00% vs. 93.8%)较 28 F 组低(均 P<0.05);2 组肺感染(1.0% vs.3.1%)、皮下气肿 (4.1% vs.2.1%)、持续漏气(1.0% vs. 3.1%)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贾龙梅  殷香宝  曾磊  陈新  饶燕飞 《天津医药》2018,46(10):1039-1044
摘要:目的 检测甲基转移酶SETDB2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 化以及 Real-time PCR 等方法检测 37 例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 SETDB2 蛋白及 mRNA 表达情况。将靶向 SETDB2 的短发卡 RNA(sh-SETDB2)和空载体(sh-NC)分别转染至人肝癌 MHCC97H 细胞构建稳转细胞系,应用 T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敲低SETDB2后表达有变化 的基因。敲低SETDB2后,运用Real-time PCR检测PTEN的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PTEN和组蛋白 H3第9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9me3)的表达变化,CHIP 检测H3K9me3在PTEN 的启动子区域的变化。在敲低 SETDB2的同时敲低PTEN的表达,T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1)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结果均表明肝癌组织中SETD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SETDB2表达的高低与肝癌组织学 分级和TNM分期有关。(2)转染sh-SETDB2的MHCC97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低于sh-NC组。(3)基因芯 片、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等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ETDB2后PTEN表达上调。(4)在敲低SETDB2后H3K9me3 表达下调,PTEN启动子区域的H3K9me3减少。(5)与敲低SETDB1组相比,敲低SETDB2的同时敲低PTEN后细胞的 侵袭能力恢复。结论 SETDB2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 用于西格列汀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西格列汀-d4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leanertPPT沉淀板沉淀后, 通过Diamonsil C18色谱柱(100 mm×4.6 mm,5 μm)进行分离,使用甲醇-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10%甲醇,0.1% 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离 子检测。从选择性、残留、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 同时考察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西格列汀、西格列汀-d4的MRM离子对 分别为 m/z 408.0→235.2、m/z 412.1→239.0。人血浆中西格列汀在 0.5~1 000 μg/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定量下限为0.5 μg/L;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在0.83%~12.80%之间,准确度(RE)在± 10.0%以内。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 (AUC)、半衰期(T1/2)分别为(2.44±1.29)h、(375±138)μg/L、(2 915±585)h·μg/L、(11.10±2.41)h。结论 本LC-MS/ MS分析方法敏感度高且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满足生物分析的法规要求,可应用于人体内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苑广洋  田凤石  刘勇  刘运德 《天津医药》2018,46(10):1058-1062
摘要: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价值。方法 分析自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 因AMI接受PCI治疗的9 261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SST的72例(0.78%)患者为SST组,根据年龄、性别比例在术后未 发生SST的患者中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收 缩压、舒张压、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冠脉造影结果情况(病变血管、支架贴壁不良等)。 将上述资料统计学分析时P < 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hs-CRP和D-dimer进行ROC曲线分析, 评估两者联合对SST的预测价值。结果 SST组患者术后D-dimer、hs-CRP和Glu水平、支架贴壁不良例数、支架置 入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示 D-dimer 升高、hs-CRP 升高、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 SST 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0.50 是 SST 的保护因素。 hs-CRP和D-dimer的联合指标hs-CRP-D-dime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对SST的最佳cutoff值为14.28,其敏感 度为 77.8%,特异度为 80.5%。结论 D-dimer、hs-CRP 和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影响 SST 的独立危险因素, LVEF>0.50是SST的保护性因素。hs-CRP和D-dimer联合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SST的理想指标,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