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415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750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33篇
  4篇
中国医学   179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sh RNA沉默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基因对人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 P细胞增殖、凋亡及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影响。方法:3条针对YAP基因的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感染LNCa P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建立稳定感染细胞系,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YAP、AR m RNA和蛋白水平;选取沉默效果最佳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组,以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olony formation)检测LNCa P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LNCa P细胞凋亡改变。结果:重组慢病毒成功感染前列腺癌LNCa P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感染效率达95%以上,获得稳定沉默YAP基因LNCa P细胞系。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感染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各组中YAP、AR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00),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0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0)。结论:慢病毒介导sh RNA沉默YAP基因能有效下调YAP在LNCa P细胞中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YAP可能作为AR配体参与AR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2,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智能和适应能力差别,观察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对智能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50例9~16岁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卡西平( OXC)和卡马西平( CBZ)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试智能和适应能力,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检查正常儿童50例设为正常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智能和适应能力。结果:癫痫组和正常组WISC-R评分中语言IQ、操作IQ及总I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单项评分中,算术、常识、理解、图片排列、类同、拼图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癫痫儿童背数、译码、填缺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癫痫组患儿P300潜伏期异常率为28.0%,高于正常组,SLPS正常率为70.0%,低于正常组( 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12个月,CBZ组患儿背数评分较治疗前略有降低,两组语言IQ、操作IQ、总IQ评分及各单项评分较治疗前均略有上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适应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智力正常的癫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和智能低下,常规抗癫痫药物及新型抗癫痫药物均对智能和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癫痫患儿一旦确诊及时治疗避免疾病造成更严重的智能损害。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三维软件测量正常髌骨的解剖学形态,为髌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改进导向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采集458例膝关节DICOM格式数据,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样本,共纳入94例正常髌骨,其中男49例,女45例。纳入样本的DICOM数据均导入Mimics中重建和测量。按性别分组测量髌骨极点高度、髌骨高度、髌骨宽度、髌骨嵴厚、内1/3厚度及外1/3厚度。按髌骨张力带固定原则设计克氏针导向器。结果:髌骨极点高度、髌骨高度、髌骨宽度、髌骨嵴厚、内1/3厚及外1/3厚男性依次为(46.87±2.32)、(31.42±1.83)、(44.83±2.42)、(21.86±1.87)、(19.62±1.76)、(15.38±1.89) mm;女性依次为(42.38±1.98)、(28.06±2.01)、(39.12±2.03)、(19.47±1.93)、(17.31±1.93)、(14.01±1.72) mm。各参数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髌骨大于女性髌骨,外1/3厚度小于内1/3厚度。成功设计一个适用于髌骨张力带的导向器装置。结论:髌骨解剖学参数测量为髌骨骨折治疗及导向器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髌骨骨折张力带导向器使髌骨骨折固定更为精准、简便。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apelin的水平及其与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8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B组)31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5例,同期非房颤住院患者为对照组(A组)26例。检测血浆apeli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测定L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血浆apeli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NT-proBNP显著升高(P均<0.05),D组最高,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在A组、B组、C组、D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呈依次递增(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浆 apelin 与NT-proBNP、LAD负相关,(r=-0.28、-0.32,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降低,可能通过抗纤维化参与心房重构,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合并冠心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组(EH并CHD组)53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43例。检测两组血清Apelin水平、生物化学指标,计算体质指数,EH并CHD组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Syntax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H并CHD组血清Apelin水平明显低于EH组(1.83±0.71μg/L比2.28±0.82μg/L,P<0.05)。(2)随着Syntax评分增高,Apelin水平越低。(3)经Pearson相关分析,EH并CHD组血清Apelin与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呈负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in降低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475,95%CI:0.163~0.838,P<0.05)。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进一步降低,提示血清Apelin水平测定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可溶性ST2浓度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17年6~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分为高血压组132例、合并左室肥厚组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为对照组。测定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血浆可溶性ST2浓度,计算左室质量指数。结果3组血浆可溶性ST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左室肥厚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可溶性ST2与收缩压、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基线可溶性ST2浓度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可溶性ST2浓度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一种很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即微卡)联合健脾润肺丸(Jian Pi Run Fei Pills,简称JPRFP)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3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卡那霉素6个月、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24个月化疗。试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前9个月联合应用微卡和健脾润肺丸。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18.2%(6/33),对照组30.0%(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因药物不良反应脱落2例。疗程结束后,痰涂片结核菌检查阴转率试验组80.6%(25/31),对照组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试验组显效83.9%(26/31)、有效12.9%(4/31)、无效3.2%(1/31),对照组显效46.7%(14/30)、有效33.3%(10/30)、无效20%(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结核病变吸收情况,试验组显效80.7%(25/31)、有效16.1%(5/31)、无效3.2%(1/31),对照组显效43.3%(13/30)、有效33.3%(10/30)、无效23.4%(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卡联合健脾润肺丸辅助化疗,提高了痰结核杆菌阴转率,促进了临床症状的恢复和肺部结核病变的吸收。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并发症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627例的临床资料,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和检验报告,调取患者术周资料以及检验结果。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定义感染标准确定是否发生切口感染。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期内发生切口感染4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7%。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态、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水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开放骨折GustiloⅡ~Ⅲ型、手术时间>130 min和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是桡骨远端关节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这些因素的探究对于评估罹患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戒烟、合理规划手术流程以减少手术时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减少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