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29篇
  免费   3613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耳鼻咽喉   400篇
儿科学   873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2195篇
口腔科学   646篇
临床医学   4441篇
内科学   3011篇
皮肤病学   326篇
神经病学   830篇
特种医学   1564篇
外科学   3483篇
综合类   1025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024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4242篇
  54篇
中国医学   4045篇
肿瘤学   150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1314篇
  2020年   1205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1473篇
  2014年   1809篇
  2013年   2308篇
  2012年   3450篇
  2011年   3610篇
  2010年   3407篇
  2009年   2963篇
  2008年   3111篇
  2007年   2867篇
  2006年   2742篇
  2005年   2053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211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分析 10例鲁登巴赫综合征 ,探讨该疾病在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 :总结经外科治疗的鲁登巴赫综合征共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无顽固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鲁登巴赫综合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修补房间隔缺损同时有效的解除二尖瓣狭窄 ,探查并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术后积极治疗肺动脉高压 ,支持心功能 ,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九江市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采集的6份九江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获得gag基因的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6份样品中发现B’亚型HIV-1毒株4株,B亚型和A/E重组亚型HIV-1毒株各1株。结论HIV-1流行毒株亚型在九江市分布情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93.
肖蕾  关玉娟  李粤平  杨湛 《肝脏》2008,13(3):202-204
目的调查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BCP,T1762/A1764)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9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型、PC及BCP变异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BVDNA进行定量。结果197例YMDD变异株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51.8%,C基因型占48.2%;有61例(31.0%)发生PC变异,69例(35.0%)发生BCP变异;PC变异在B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X^2=8.433,P=0.004),而BCP变异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X^2=16.83,P〈O.001);发生PC或BCP变异的HBV感染者,其血清中HBVDNA水平与野生株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C基因区的PC或BCP变异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但这两种变异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切割的球囊预扩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86例Multilinkstent置入患者 ,按预扩张所用球囊不同 ,分为切割的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组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POBA)组 ,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即刻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后即刻及追踪造影结果显示 ,两组在最小血管径 (MLD)、狭窄度(DS)、晚期内径丢失方面无明显差别 ,内径丢失指数CBA组 (0 .2 8± 0 .15 )较POBA组 (0 .4 2± 0 .2 8)为低 (P <0 .0 5 ) ,再狭窄率CBA组为 15 .4 % ,POBA组为 2 5 .0 % ,CBA组呈低的倾向。结论 :CBA预扩张有可能对支架内再狭窄产生有益影响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99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E)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采用TRAE治疗的12例ADPKD并发血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粒径300~900 μm三丙烯明胶微粒球(Embosphere)行TRAE术,栓塞靶血管为肾动脉2级以下分支,栓塞终点为靶血管主干对比剂滞留。术中复查造影明确靶血管闭塞情况。观察住院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再出血率、肾脏总体积缩小率、血红蛋白升高率。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RAE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 d内11例患者血尿逐渐转清至消失,30 d内无再发血尿,1例90 d后再发血尿,经再次TRAE后血尿消失,止血成功率为91.66%。所有患者腹痛、腹胀较术前缓解,10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酸痛、低热,经止痛、退热、对症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无异位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内肾脏总体积与术前相比缩小30.47%(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上升22.81%(P<0.01)。结论 TRAE术治疗ADPKD并发血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下肢DVT组和伴非高危PTE组。分析两组患者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阳性比例、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诊断伴非高危PTE风险的价值。结果入组475例患者中单纯下肢DVT组346例(72.8%),伴非高危PTE组129例(27.2%)。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3(95%CI=0.497~0.610)、0.724(95%CI=0.670~0.779)、0.698(95%CI=0.645~0.750)、0.751(95%CI=0.701~0.802)、0.727(95%CI=0.678~0.777)。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AUC均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AUC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结论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辅助救治儿童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接受救治的重症HP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患儿进行病因和对症常规支持治疗,置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病因构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或系统功能累及情况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上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和改善。治疗后置换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置换组的P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总的住院时间和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置换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HPS上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部分实验室指标,缩短PICU住院时间,可能成为治疗儿童重症HPS的一项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