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3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1094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254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225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2166篇
内科学   1616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550篇
特种医学   946篇
外科学   1683篇
综合类   5566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075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2146篇
  37篇
中国医学   1744篇
肿瘤学   83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1723篇
  2011年   1825篇
  2010年   1655篇
  2009年   1435篇
  2008年   1551篇
  2007年   1573篇
  2006年   1365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Dox-cav),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将这2种细胞以同样的条件培养96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分布.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的不同.应用软琼脂培养法比较转染前后细胞抛锚生长能力的变化以及对促凋亡剂(staurosporine)的不同反应.结果 转染Caveolin-1后明显促进了所用细胞株由G1期向G2期的转变(P<0.01).自然凋亡率显著下降.抛锚生长能力增加,缓解了对staurosporine的反应.结论 Caveolin-1促进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生长和增殖,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对云南非铀矿山矿工血清IL-2、IL-6和TNF-α浓度及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对氡致非铀矿山矿工机体生物效应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浓度测定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TNF-α(-308,G→A)检测基因型采用基因体外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IL-2(-330, T→G)基因型检测采用PCR体外扩增后测序的方法。结果 矿工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F=1.07,P>0.05),工龄(F=0.40,P>0.05),血清IL-2浓度(F=0.71,P>0.05),血清IL-6浓度(F=1.09,P>0.05),血清TNF-α浓度(F=0.95,P>0.05),IL-2基因型频度(χ2=0.02,P>0.05)和TNF-α基因型频度(χ2=2.2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东川非铀矿山矿工血清IL-2、IL-6和TNF-α平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 TNF-α(-308,A A)基因型频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制订健脾愈肝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赤芍、木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能明显检出赤芍、木香;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85639.523X+5098.11,r=1.0000,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0.5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4.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②方法 以妊娠期GIGT孕妇 1 31例(GIGT组 ) ,妊娠期糖尿病 (GDM)孕妇 1 6 6例 (GDM组 ) ,糖耐量正常孕妇 1 6 0例 (正常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 ,对孕妇及其围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研究。③结果 GIGT组及GDM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χ2 =4 .0 2~ 81 .31 ,P <0 .0 5、0 .0 1 )。④结论 GIGT对妊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GIGT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对妊娠期GIGT均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45.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急、慢性疾病中,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活化多种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道在招募白细胞于炎症部位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38MAPK异构体的活化可以激活致炎细胞因子,而后刺激白细胞活化。然而,p38MAPK引起的白细胞招募这一系列的功能过程包括:粘附、游走和效应器的功能如氧化爆发以及p38MAPK介导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在炎症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针对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以p38MAPK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6.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RSL组25例,RLU组20例。PCNL组9例。结果:URSL组碎石成功18例;7例不成功,其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例改为后腹腔镜取石。2例行ESWL术,1例仅留置双J管。术后1个月拔管后自行排出。2例并发输尿管穿孔。RLU组取石成功18例,2例滑入肾内,经配合输尿管镜和腹腔镜直视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成功,术后15例有伤口漏尿。PCNL组成功9例,无并发症。结论:USRL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PCNL创伤小,取石成功率高,在结石靠近肾盂、儿童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和结石以下输尿管狭窄时应优先考虑。但技术难度较大。RLU可作为URSL不成功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70冽冠D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冽和稳定型冠心病组3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P-选择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冠D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但两组冠脉病变Gemini评分无显著差别;而且冠脉病变Gemini评分与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冠脉病变严重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对一例狗咬伤所致的右侧上睑全层缺损进行急诊局部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5d,右侧上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术后效果满意,可避免Ⅱ期手术和睑缘缝合。  相似文献   
50.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