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治疗、输尿管狭窄长度<2 cm的患者首选以内腔镜下治疗为主的手术方式(内腔镜下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内切开)为内镜组,既往治疗失败或狭窄长度>2 cm的患者选择以尿路重建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开放组,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发热、腰痛、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肾造瘘管、超声、CT尿路造影、利尿肾图等情况。结果34例行内腔镜下治疗,11例行开放/腹腔镜尿路重建手术。内腔镜治疗病例中73.5%(25例)为初次治疗,尿路重建病例中63.6%(7例)术前有输尿管狭窄治疗史。内腔镜手术有效率44%,尿路重建术有效率76%,尿路重建术有效率为内腔镜治疗的1.73倍。结论虽然尿路重建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内腔镜下治疗,对于选择合适的病例,内腔镜手术仍可作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一线治疗。初次治疗可采用内腔镜治疗,有既往治疗史的患者则以尿路重建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途径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一期治疗盆腔异位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5例盆腔异位肾肾结石的患者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途径PCNL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麻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用超声探头推开肠管进行经腹途径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并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并处理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74.6 min。其中1例盆腔异位肾术后残石0.6 cm,其他4例均完全清除结石。无输血、腹腔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生。结论:盆腔异位肾的特殊结构导致其泌尿系统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严重异常,手术风险和难度高。该手术属于非常规区域PCNL,需术前充分了解腹腔脏器与异位肾的解剖关系,熟练运用超声探头推开腹腔肠管建立皮肾通道完成清石,手术效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43.
环状RNA(circ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多种哺乳动物组织或细胞中广泛表达,且与传统线性RNA相比,circRNA为闭环结构,对RNA外切酶和终止子核酸外切酶降解无效,稳定性好,能在血清、尿液、唾液等体液中检测到。大量文献报道circRNA通过circRNA-microRNA(miRNA)-mRNA网络参与生物的胚胎发育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且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近年研究证实,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circRNA的表达失调,表达失调的circRNA通过充当miRNA的“分子海绵”,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笔者通过收集circRNA的研究进展,对circ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对胎儿前腹壁异常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超声科行早期胎儿结构筛查的孕妇。按早孕超声筛查规范检查,明确有无胎儿及其附属物的结构异常。结果共检查孕1113+6周孕妇12120例,其中单胎妊娠11664例,双胎妊娠456例,共发现前腹壁异常44例,其中超声诊断腹裂12例,脐带膨出16例,可疑脐带膨出4例,可疑腹裂1例,体蒂异常1例,生理性中肠疝2例,漏诊1例。结论通过孕早期胎儿结构筛查,可以发现大部份腹壁异常者,为进一步产前诊断及产科处理提供依据。但因孕周较小及胎儿发育特殊性,也存在不确定性诊断,需针对性随访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孕早期超声筛查已成为常规产前检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5.
46.
肺部疾病是新生儿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超声技术已成功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检查无射线损害,简单易学、准确性与可靠性较高、方便动态观察,特别对于新生儿危重症患者便于床旁检查,可作为肺部疾病筛查或诊断的首选手段。本文对近年来高频超声在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监测达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本地区高危食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多级分层抽样并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4年监测10大类食品975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种99株,总检出率为10.15%。检出数较多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单增李斯特菌20株、蜡样芽孢杆菌18株,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25.00%、阪崎肠杆菌21.62%、蜡样芽孢杆菌14.40%。结论达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食品和动物性水产品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术中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乳腺肿瘤切除标本,其中19例来自外科手术患者,4例来自妇科患者,2例来自内科患者。25例均采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剩余组织作为常规石蜡切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两种不同的切片方式但取得相同的结果共2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25例中出现了2例误诊,误诊率为8.0%(2/25);其中1例出现延时诊断,占4.0%(1/25)。25例乳腺肿瘤切片经过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的诊断后,良性病变者为20例,其中乳腺腺病发病率最高,占36.0%(9/25);恶性病变者4例,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最高,占12.0%(3/25);延时诊断者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具有切片质量高以及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诊断系统(ABUS)在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5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共计96个结节,最大径均≤1.0 cm,其中最大径0.5~1.0 cm者65个,0.5 cm者31个;比较二维超声检查与ABUS在微小结节检出率及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共检出89个结节(92.71%),分别为0.5~1.0 cm 62个,0.5 cm 27个;ABUS检出96个结节(100%),ABUS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检出率(P0.05)。二维超声鉴别诊断乳腺微小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0.77%(21/26),特异性为95.24%(60/63),诊断准确率为91.01%(81/89);ABUS诊断乳腺微小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9.29%(25/28),特异性为98.53%(67/68),诊断准确率为95.83%(92/96),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US较二维超声能够更准确地鉴别诊断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