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器及改良引流技术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00例行ER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器联合改良引流技术,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引流袋进行引流并予常规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每日引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胰腺炎等)总发生率、不适反应与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每日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管炎与胰腺炎发生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00%与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与40.00%(P<0.05)。观察组不适反应与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 结论:ERCP术后采用负压引流器进行鼻胆管引流,可获得理想引流效果,降低导管堵塞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不适症状,改良引流技术还可进一步降低导管脱出率,确保引流通畅,可加速患者恢复,使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分析,以评价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行128-SCTA检查,并根据CT值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的冠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非钙化斑块)(CT值60 Hu)、混合斑块(既有非钙化斑块又有钙化斑块)(CT值60~129 Hu)和硬斑块(钙化斑块)(CT值≥130 Hu)。所有患者采集血样,检测hs-CRP、IL-6及MMP-9。结果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在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 01)。在U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2. 9%,硬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7. 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 01);在S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9. 4%,硬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1. 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 01);易损斑块在UAP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 001)。hs-CRP、IL-6及MMP-9与斑块CT值呈负性相关(P0. 01)。结论 128-SCTA可用于评估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确定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和硬斑块。128-SCTA检查联合hs-CRP、IL-6及MMP-9检测可以提高冠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地锦草足浴对秋季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秋季腹泻合并心肌酶增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补液及对症保护心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对照组63例仅应用补液对症及保护心肌治疗分别于治疗4天和7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7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地锦草合剂足浴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PRKCI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山西省神经管畸形(NTD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平台,检测133例NTDs标本和135例非病理性胎儿标本PRKCI基因中17个标签SNPs的基因分型,分析其与NTD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7个SNPs位点中,16个的微效等位基因频率(MAF)与HapMap或dbSNP数据库的结果基本一致。除rs9876082外,其余SNPs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rs9876082位点为纯合的微效等位基因A时,NTDs的发病率增加(P=0.035,比值比=2.135,95%可信区间=1.846-2.471),但是调整其它变量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这种相关性不再明显(P=0.057)。结论 PRKCI基因rs9876082位点与NTDs的发生有弱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需进一步加大样本进行验证,PRKCI基因可能不是通过其SNPs影响NTDs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7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因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为主,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以腹胀、腹痛、压痛等症状和体征较常见。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4×109/L~10×109/L占多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者居多。肝功能检查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51.3μmol/L多见,谷丙转氨酶异常者为52例(72.22%),谷草转氨酶异常者为49例(68.06%),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s者为42例(58.33%)。腹水常规、培养及药敏结果以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9/L、腹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腹水蛋白含量10g/L多见。72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16例(20.83%),其中革兰阴性菌11例(68.75%),革兰阳性菌5例(31.25%),培养中未发现真菌感染。72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39例,无效或恶化7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为84.72%。所有患者中并发肝肾综合征6例(8.33%),上消化道出血4例(5.56%),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各1例(1.3%)。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总体病情严重,预后差。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观察组进行预防性,个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重度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2例(5.88%),轻中度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9例(26.47%),对照组的重度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8例(23.53%),轻中度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15例(44.1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防性,个性化护理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预防性及个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苦豆子栽培环境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合田间生产实践,制定了一套适合河套灌区盐碱地的苦豆子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与完善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的作用,更好的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使用急诊专用章护送和转运危重及特殊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章能及时安全护送患者进行检查手术住院病人满意度上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极大方便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谈财务部门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地坛医院开展绩效管理已经3年,财务部门通过不问断地实施医院和科室两级全成本核算以及预算管理等,细化绩效考核的财务指标,深化岗位评价,协助科室对反馈信息加以分析和应用,使财务核算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在一起,业务科室实现了支出合理、收入结构优化、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IVF周期中受精后5~6h脱颗粒细胞MⅡ末期卵子,依据透明带、卵泡浆及两极体形态在光镜下对排出两个极体的卵子进行形态评分分级(Ⅰ~Ⅲ级),统计不同分级组间的高评分原核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析卵子形态与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形态评分较高的卵子与形态评分较低的卵子间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增高(P<0.05);随着移植胚胎中由高形态评分卵子发育而来的胚胎数目增多,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IVF周期中,早期脱颗粒细胞后MⅡ末期卵子形态对受精率及卵裂率没有影响,但可预测早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