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2篇
  4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和PD-L2在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上表达对外周血T细胞分泌IL-17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并进行表型及分化鉴定;RT-PCR、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PMSCs上PD-L1及PD-L2的表达;应用化学合成的PD-L1 siRNA、PD-L2 siRNA沉默hPMSCs上PD-L1及PD-L2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细胞;细胞胞内因子染色法分析沉默PD-L1或PD-L2后hPMSCs对PMA活化的T细胞分泌IL-17的影响.结果 除PD-L1外,hPMSCs高表达PD-L2;siRNA能够有效阻断PD-L1和PD-L2在hPMSCs上的表达;胞内染色结果显示,hPMSCs能够上调T细胞IL-17的分泌,阻断PD-L1或PD-L2后,T细胞IL-17的分泌被进一步上调,且PD-L1和PD-L2具有叠加作用.结论 PD-L1和PD-L2在hPMSCs上表达,可拮抗hPMSCs刺激外周血T细胞分泌IL-17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复合七氟烷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比较Dex和硝普钠对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术中需行控制性低血压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气管插管后,控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0±0.5)%。按降压方法将患者分为N组和D组,每组30例,均使平均动脉压( MAP)降低至基础值的60%~70%(目标血压)。 N组:患者放置俯卧位后开始持续避光泵注0.1%硝普钠,以0.5μg/( kg· h)速度开始,根据MAP调整剂量。 D组:患者放置俯卧位后开始泵注负荷量Dex 1.0μg/kg(稀释至20 mL以120 mL/h速度10 min泵注完毕),继以0.2~0.8μg/( kg· h)(浓度4μg/mL)泵注维持,根据MAP调整速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0)、控制性低血压前即刻(T1)、控制性低血压后15 min(T2)、控制性低血压后30 min(T3)、控制性低血压结束后20 min(T4)的心率(HR)、MAP、达目标血压时间、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术野质量评分(SSFQ),同时测定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由同一术者在不知道控制性低血压方式的情况下评估术野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 N组T2~T4的HR较T0和T1增加( P<0.05);D组T2~T4的HR较T0和T1减慢( P<0.05),也较N组T2~T4的慢(P<0.05);N组T4的MAP较T0高,也高于D组T4(P<0.05);D组T4的MAP较T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组T2~T4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高于T0和T1(P<0.05),也高于D组相应时点(P<0.05)。 D组T2~T4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低于T0和T1(P<0.05)。 D组的出血量明显较N组少(P<0.05),尿量较N组多(P<0.05),SSFQ低于N组(P<0.05)。结论与硝普钠相比,Dex复合七氟烷控制性低血压过程平稳,无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反跳,能使手术视野更清晰,并在控制性低血压期间抑制RAAS。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汤剂对特异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炎症症状和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丙酮制备特异性皮炎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健脾养血汤剂治疗组(n=10)。造模后10d各组皮炎症状打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TLR2、TLR3、TLR4、TLR9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健脾养血汤治疗组皮炎症状显著,TLR2、TLR3、TLR4、TLR9m RNA均明显上升,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养血汤治疗组皮炎症状显著减轻,TLR2、TLR3、TLR4、TLR9m 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健脾养血汤剂可通过抑制TLR2、TLR3、TLR4、TLR9表达,改善特异性皮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5.
徐毅  李恒  杨红航 《中国骨伤》2016,29(12):1146-1149
目的 :探讨髁间窝螺钉联合钢板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髁间窝螺钉联合钢板固定治疗Hoffa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7~68岁,平均42.6岁。外侧髁5例,内侧髁2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Letenneur骨折分型,均为Ⅲ型骨折。观察其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Letenneur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7.8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2.4周。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膝关节功能参照Letenneur评估标准,优6例,可1例。结论:髁间窝螺钉联合钢板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普拉提练习对普通高校弱体质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以80名南京某高校弱体质在校大学生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试验组进行普拉提课程教学,对照组进行保健课程教学。对试验对象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指标以及心理健康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等指标进行试验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经过16周的教学试验,试验组在进行普拉提教学后,体重、体重指数、腰皮褶厚度、腰围、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等多项指标较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SCL-90测评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弱体质学生长期进行普拉提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我院某专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情况,以加强手术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检索我院某专科2013年1月至12月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该专科住院患者共有手术1271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6例,非计划再手术率1.26%。非计划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发生瘘、术后出血和感染,其发生与患者自身状况差、手术难度大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患,严格执行术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减少非计划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32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总结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4.7min(95~16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0mL(55~1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8d(6~14d),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32例患者获访3个月~4年(平均25.6个月),均无脱垂症状,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术式。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整形外科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小儿整形外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三组。F组于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T组于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C组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术后0、1、4、8、12、24hVAS评分及躁动、恶心呕吐、异常出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VAS评分:F组与T组在手术结束即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评分较低有明显差异。其余各时间点比较F组低于T组,F组和T组低于C组,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T组恶心呕吐高于F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躁动率较F组与T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均能减少苏醒期躁动。氟比洛芬酯在整形外科小儿超前镇痛效果较曲马多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采取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T)治疗因重度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所致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intractable renal vascular hypertension,IRVH)的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收治5例IR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术后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移植肾功能状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单侧重度RAS患者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于术后20~35天停服降压药物。1例双侧RAS患者左侧行自体肾移植术后血压明显下降,出院后1个月右侧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 PTRAS),术后63天停服降压药物。随访6个月~3年,5例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针对于肾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当无法行PTRAS术时,RAT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