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12例, 女318例;年龄55~90岁[(72.6±10.8)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4例, D级18例。根据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OTLICS)评分, 本组患者OTLICS评分均>4分, 需行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OTLF(ASOTLF)分型410例, 其中Ⅰ型24例, ⅡA型159例, ⅡB型47例, ⅡC型31例, ⅢA型136例, Ⅲ B型8例, Ⅳ型(无神经症状)2例, Ⅳ型(合并神经症状)3例。陈旧性症状性OTLF(CSOTLF)分型120例, 其中Ⅰ型62例, Ⅱ型21例, Ⅲ型17例, Ⅳ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3例, Ⅳ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9例, Ⅴ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1例, Ⅴ型(合并神经症状)5例, Ⅴ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体位复位+PVP、经皮椎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4例(18足),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54岁,平均37.8岁;左足5足,右足13足;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1例,重物砸伤1例,摔伤1例。SandersⅡA型2足,ⅡB型5足,ⅡC型1足,ⅢAB型3足,ⅢAC型6足,ⅢBC型1足。受伤至手术4~24d,平均9.2d。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临床功能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AOFAS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8min;出血量20~200mL,平均75.5mL;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皮缘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术前(30.5±1.0)分,末次随访(87.9±6.6)分(P <0.01);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结果示优11例,良4例,中3例,平均(89.8±8.6)分,优良率83.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8±0.3)分、(1.0±0.5)分(P <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Bohler角(17.9±8.6)°、(37.2±6.8)°,Gissane角(104.1±18.7)°、(131.1±8.5)°(P<0.01);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分别由术前(39.5±4.3)mm、(46.7±5.2) mm、(79.7±8.1)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49.6±5.1)mm、(37.2±4.2)mm、(82.5±8.8)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极少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中骨缺损不植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8例76足,根据是否植骨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4例38足。不植骨患者为观察组,植骨患者为对照组,探究其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5.6±5.4)min、平均出血量(52.9±18.2)mL,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1.7±7.2)min、(83.1±1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分别为(32.8±6.4)°、(136.1±7.3)°,与对照组(30.9±5.7)°、(134.5±6.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中骨缺损不植骨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OTLICS)4分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55~92岁[(71.6±5.3)岁]。所有患者OTLICS均为4分。7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4.2)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手术治疗组VAS[(3.5±1.0)分、(2.1±0.6)分、(2.0±0.4)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4±1.7)分、(5.3±1.5)分、(3.3±0.6)分](P均<0.05),ODI[(45.8±10.3)分、(35.3±8.6)分、(26.5±7.1)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5.7±12.1)分、(58.3±10.7)分、(45.6±9.3)分](P均<0.05),SF-36评分[(82.8±1.4)分、(85.0±1.5)分、(88.0±1.3)分]高于非手术治疗组[(80.4±1.3)分、(81.5±1.4)分、(85.6±1.1)分](P均<0.05),而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Cobb角[(18.3±3.9)°、(17.5±3.0)°、(17.8±1.6)°]小于非手术治疗组[(22.4±2.2)°、(22.5±1.7)°、(22.1±1.3)°](P均<0.05),伤椎前缘高度比[(75.4±8.6)%、(76.6±8.6)%、(75.2±8.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3.5±7.6)%、(65.2±7.4)%、(62.8±7.2)%](P均<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6例(8%),非手术治疗组发生2例(6%)(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1%),非手术治疗组出现6例(19%)(P>0.05)。结论对于OTLICS 4分的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3种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评估恐怖三联征(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类型,探讨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的特点及各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3例典型TTI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8-88岁[(41.8±15.6)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独立的尺骨近端三维模型,对尺骨冠突骨折特点进行观察,根据Regan-Morrey分型、O'Driscoll分型和Adams分型对尺骨冠突骨折进行分型。并对三种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分别进行信度分析。结果TTI中,尺骨冠突骨折多位于冠突前外侧.Regan-Morrey分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为17例(40%).19例(44%)和7例(16%);O'Driscoll分型Ⅰ型、ⅡⅡ型和Ⅲ型分别为34例(79%).2例(5%)和7例(16%);Adams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 AL型和IV AM型分别为12例(28%).3例(7%).7例(16%).18例(42%)和2例(5%)。通过信度分析,Regan-Morrey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52.0.813.0.772和0.703;O'Drisoll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97.0.774.0.837和0.775;Adams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5.0.835.0.837和0.875。结论TTI中大多数尺骨冠突骨折线位置偏向冠突前外侧。在TTI的应用中,相较于Regan-Morrey分型和O'Driscoll分型.Adams分型的信度最好.Adams分型更细分了冠突前外侧的骨折,该分型可能更适用于TTI尺骨冠突骨折类型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 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 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4. 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 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 95±0. 82)分、(85. 18±2. 99)分、(14. 33±1. 36) mm、(17. 26±1. 42) mm、(30. 55±4. 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 92±0. 79)分、(2. 11±0. 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 32±5. 43)分、(32. 19±5. 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 19±1. 77) mm、(21. 15±1. 57)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 05±1. 28) mm、(22. 25±1. 18) mm,Cobb角分别为:(14. 69±3. 83)°、(15. 27±4. 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塌陷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PKP治疗的31例伴椎体内真空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塌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随访时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PKP的临床疗效. 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 h内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1周和术后3~6个月随访时骨折椎体的高度分别为(17.2±4.2) mm、(16.8±5.1) mm,与术前(11.4±1.7)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VAS评分、ODI分别为(2.8±1.7)分、31.6±8.4,与术前(8.6±1.3)分、78.3±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个月随访VAS评分、ODI分别为(2.3±0.8)分、(23.7±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塌陷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骨折椎高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治疗的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TLICS评分均大于4分,其中按AO分型,A型6例,B型15例,所有患者只累及一个椎体,均给予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资料完整.术前Cobb角为(21.34±4.55)°,伤椎高度为(53.56±10.83)%,椎管面积为(45.35±16.24)%;末次随访Cobb角为(10.42±6.41)°,伤椎高度为(82.68±8.93)%,椎管面积为(90.33±10.56)%,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疗效评价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背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患者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6.3±14.7)min、术中出血量(155.7±38.2)m L、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10.3±2.6)m L、手术后引流量(106.6±21.7)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1.67±0.21)mm、Cobb角丢失(1.45±0.81)°,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末次随访研究组的VA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ODI评价为优的比例为75.56%,高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的OD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患者恢复更加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Ⅰ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9例Ⅰ型CS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7例;年龄58~95岁[(79.2±15.6)岁]。骨密度T值为-4.5~-2.5 SD[(-3.9±O.2)SD].损伤节段:L1-L2 56例,L3~L5 63例。其中60例接受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单侧入路组).59例接受Mager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双侧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以及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观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4.1±5.6)个月]。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21.5±6.5)min]明显短于双侧入路组[(37.8±7.4)min],骨水泥注入量[(4.2±0.7)ml]少于双侧入路组[(6.5±1.1)ml],术中暴露辐射次数[(14.2±3.0)次]少于双侧入路组[(31.4±6.4)次](P<0.05)。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伤椎椎体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相同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分别为5%(3/60)、8%(5/59)(P>0.05)。骨水泥渗漏单侧入路组4例(7%),双侧入路组11例(19%)(P<0.05).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Mage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I型CSOVCF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少、术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xyapatite crystal,n-HA/polyamide 66,PA66)椎间支撑体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对87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n-HA/PA66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平均随访21.3个月(17 ~24个月)。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患者。除4例Frankel A级患者,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矢状位后凸角术前为(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为(4.0±8.3)°。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术前为(96.9±17.2) 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3±16.4)mm。随访期间未见椎间支撑体移位、内固定断裂或神经功能损害加重。58例达到E级融合,22例D级融合,7例C级融合。 结论 前路减压n-HA/PA66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中期随访椎体间高度无丢失,融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50~65岁,平均55.2岁。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变。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相邻椎体骨折。术前VAS 8分,术后2d 3分,术后1年2分。术前平均Cobb角(17.6±9.6)°,术后2d(4.3±2.5)°,术后12个月(4.5±2.8)°。术前平均椎管占位率(25.2±3.6)%,术后2d(9.7±2.9)%,术后12个月(8.4±2.6)%。VAS评分、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可获得满意的早期复位效果,增加伤椎的稳定性,防止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侧组(59例)及双侧组(59例)。单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3岁;跌伤40例,道路交通伤19例。双侧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岁;跌伤42例,道路交通伤17例。单侧组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双侧组行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34.23±9.01)min vs.(55.22±6.38)min、(19.42±6.22)次vs.(31.05±7.54)次、(3.21±0.42)m L vs.(5.07±0.69)m L,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2.15±0.57)cm vs.(2.01±0.74)cm、(2.20±0.58)cm vs.(2.00±0.73)cm],而Cobb角小于术前[(8.52±4.34)°vs.(10.75±6.23)°、(8.04±4.45)°vs.(10.68±6.20)°,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24±0.31)分vs.(7.04±0.52)分、(1.30±0.32)分vs.(7.01±0.54)分]、[(23.14±6.02)%vs.(71.42±11.49)%、(23.20±6.04)%vs.(71.39±11.50)%,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08%,低于双侧组的18.64%(P<0.05)。结论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对OVCF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疼痛、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然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低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 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 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15例,均于伤后10 d内手术,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1~65岁,平均45.6岁.骨折部位:T<,11>骨折1例,T<,12>骨折4例,L1骨折7例,L2骨折2例,L3骨折1例.术前进行脊柱正、侧位摄片、CT和MRI检查,评价椎体、椎管、椎间盘及韧带损伤情况.根据脊柱骨折Magerl分型:A3型骨折10例,A2型骨折3例,A1型骨折2例,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82 min.术中失血20~50 ml,平均35 ml.无转为开放手术患者,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随访3~11个月,平均7.6个月.Cobb角由术前(15.7±6.3).减少为术后(3.5±1.2)..CT检查显示与术前比较椎体后缘骨块复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开放手术比较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骨折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选标准:T_(12)~L_2单椎体骨折;骨折椎椎弓根完整;下终板无骨折.全部患者均在伤后10 d内手术.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23例(A组),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5岁(19~77岁).传统4钉固定20例(B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22~67岁).A组首先固定骨折椎与其尾侧椎,再在骨折椎与头侧椎之间撑开.结果 手术前后骨折椎尾侧椎间隙前缘高度的变化A组(0.035±0.042)小于B组(0.061±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的变化为(15.8±7.8)°,B组为(13.1±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例得到平均15个月(11~2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平均丢失5.4°,B组平均丢失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同定杆断裂,B组2例螺钉断裂.结论 对部分胸腰椎骨折在骨折椎应用椎弓根螺钉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避免骨折椎尾侧椎间隙的过度撑开,改善应力分布,减少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9.
潘定康  罗军  单永兴 《武警医学》2015,26(11):1141-1144
 目的 探讨采用横突上嵴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骨科2012-02至2014-12收治的73例胸椎骨折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39例,采用横突上塉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和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植钉法置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189.5±27.9)min、术中出血量(420.4±61.5)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36.1±1.5)mm、椎体后缘高度(36.2±1.5)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研究组的Cobb角(4.1±0.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6.2±0.8)°(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的Cobb角丢失度为(2.3±0.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9±0.8)°(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10.25%低于对照组的14.7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横突上塉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椎骨折较传统置钉法置入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