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499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92.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调节着细胞增殖、信号转导、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过程在内的所有生命活动。对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磷酸化蛋白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协助发现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的诊疗。然而,磷酸化蛋白丰度低、信号被非磷酸化肽段所掩盖等问题限制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的富集策略,如设计新型纳米材料,合并多种分析方法等,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富集特异性,增大富集容量。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中的富集策略进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实施弹性带教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合理对带教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安排,通过科室的资源为实习生实施带教.结果与结论: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应用弹性带教模式,能够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率提高,更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带菌率,对2种方法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野外放置鼠夹,采集啮齿动物,并鉴别种类;采用巢式PCR和qRT-PCR 2种方法检测标本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巢式PCR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以初步确定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结果共检测啮齿动物标本134份,巢式PCR和q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43%和1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阳性标本均为长尾黄鼠,总阳性率为20.15%,其中8份标本经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0份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qRT-PCR检测为阴性,9份q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巢式PCR检测为阴性。采用q RT-PCR方法共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17份,阳性样本Ct值为33.49~37.89。结论2种方法均可用于啮齿动物的伯氏疏螺旋体检测,同时使用2种方法可提高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率。巢式PCR方法检测可以了解新疆古尔图地区啮齿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而qRT-PCR方法则可对标本中的细菌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鸡蛋蛋壳表面肠球菌的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从养鸡场取新鲜鸡蛋,在蛋壳表面进行擦拭,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琼脂(BEAA)进行分离培养,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对分离的肠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在160个样品中分离到5种共12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77.5%,主要为粪肠球菌(58.1%)和屎肠球菌(13.1%),其次为鸟肠球菌(5.0%)、鸡肠球菌(1.9%)、铅黄肠球菌(1.2%)。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肠球菌对14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耐药谱广,最多发现9重耐药菌。结论新鲜鸡蛋肠球菌携带率较高,其耐药性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疫区传染源控制情况,为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6年湖北省湖滩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6个街/村进行人群、家畜、螺情的基线调查和常规调查;于2015—2016年6月和11月对全省人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进行野粪监测调查和野生哺乳动物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感染情况采用血清学(IHA)和病原学(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检测;家畜及野粪感染情况采用病原学(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测;钉螺感染情况采用压碎镜检法检测;对野生哺乳动物的感染情况解剖后进行检测。结果 2013—2016年6个街/村人群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0.59%下降到2016年为0;当地耕牛全部淘汰,其它家畜共调查134头(猪94头,羊40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个调查村共捕捉野鼠49只,感染率为4.08%。2015—2016年野粪监测调查共收集野粪9 124份,共发现阳性54份,其中48份牛粪、5份羊粪、1份马粪,未发现阳性人粪。出现野鼠、野粪污染的地区均发生在湖滩型流行区。结论影响我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主要传染源人、牛虽然已得到一定控制,但羊、野鼠等其它传染源,在传播控制标准后也不容忽视,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7.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通过鼻腔通道感染受害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的病原体,死亡率可达95%以上,被称为"食脑虫".该病进展迅速,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临床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PA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背景与目的 长链非编码RNA MCM3AP-AS1(MCM3AP-AS1)在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及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中发挥癌基因功能,然而MCM3AP-AS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功能及作用机制尚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观察MCM3AP-AS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CCLP、RBE、9810、HuCCT1)及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C)中MCM3AP-AS1的表达。将胆管癌细胞转染MCM3AP-AS1 siRNA后,以转染无义序列的胆管癌细胞为阴性对照,分别用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最后,用JAK/STAT3通路激动剂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行功能拯救实验验证。结果 所有胆管癌细胞系中MCM3AP-AS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IBEC(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CLP细胞转染MCM3AP-AS1 siRNA后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JAK1/2与STAT3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均P>0.05),但p-JAK1/2与p-STAT3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同时,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vimentin表达降低(均P<0.05)。功能拯救实验结果显示,同时加入LIF后,MCM3AP-AS1沉默对CCLP细胞后的以上作用均被取消,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胆管癌细胞中MCM3AP-AS1表达上调,MCM3AP-AS1可能通过活化JAK/STAT3通路与EMT过程而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99.
李博  李霞 《护理研究》2007,21(7):1963-1963
2006年8月,由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然而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有关的教育体系和学科建设也要因地而宜。为适应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河南大学护理学院于2002年开设了《社区护理学》必修课,并在2002级、2003级护理本科生中开展了多种教学改革。现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车前子对腹泻大鼠小肠组织AQP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车前子对腹泻大鼠小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 (AQP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复制大鼠腹泻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氯噻嗪组和车前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每天上午灌胃番泻叶药液,正常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天下午各治疗组灌服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排便情况,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根据粪便性状和大便次数,统计对比各组大鼠的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麻醉状态下,剖取2份小肠组织,1份置于冻存管,液氮冻存,用于q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AQP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1份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明显增加(P0.01);小肠绒毛表皮细胞明显凋亡坏死,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间质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肠组织中AQP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车前子各剂量组大鼠的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均降低(P0.01);小肠绒毛表皮细胞凋亡、坏死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现象均减轻,间质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中、高剂量组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小肠组织中AQP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车前子具有止泻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小肠黏膜炎性损伤,上调AQP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小肠对水的吸收、调节水液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