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1.
目的:进行劳拉西泮片试验与参比制剂单剂口服双交叉试验,研究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分两组,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劳拉西泮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经DAS程序处理,得劳拉西泮片药动学参数.结果:劳拉西泮试验制荆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9.7±2.0)h和(18.9±1.7)h,tmax分别为(2.58±0.18)h和(2.60±0.21)h,Cmax分别为(24.8±4.0)μg·L-1和(24.6±3.6)μg·L-1,AUC0-60分别为(628.2±90.7)μg·L-1·h和(636.2±62.6)μg·L-1·h,AUC0-∞分别为(718.1±84.6)μg·L-1·h和(722.9±57.9)μg·L-1·h.试验制剂劳拉西泮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8.7±8.8)%.试验与参比制剂AUC0-∞、AUC0-60、tmax、t1/2、Cmax方差分析、双向单侧t检验显示,主要药动学参数周期问、剂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劳拉西泮血药浓度测定方法适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取从招标、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到用后处理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结果规范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结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管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基因。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金属酶菌株,仅22株菌株扩增出OprD2基因。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本地区临床治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所致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OprDa表达减少或不表达可能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茵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门诊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门诊伤口处理中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643例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治疗的急慢性伤口患者,初诊时采用询问、伤口评估、诊断性检查评估其风险因素;在每项伤口处理操作前评估伤口处理难度和所实施操作将来的创伤风险和感染风险。从制度管理、流程和过程管理、环境监控等方面采取对策,观察了各类伤口的治愈率,了解患者对操作、治疗结果、环境的满意度。结果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的治愈率分别为99.4%和91.7%,手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7~12d,无1例发生感染。患者对操作过程满意率为99.9%,对治疗结果满意率为97.8%,对治疗环境满意率为97.7%。2年无纠纷、零投诉。结论伤口处理风险多,从制度入手、强化流程和过程管理、重视环境监控,是确保风险管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整形修复创面,针对手部深Ⅱ度至III度创面,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11年8月共收治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1例,120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移植及复合皮移植等方法修复创面,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皮片移植优65%、良26.7%、差8.33%,刃厚皮片移植术后,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爪形手"、瘢痕挛缩、关节畸形等.皮瓣移植优良率100%,术后功能较好.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及复合皮移植效果接近,优良率为91.7%.结论 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较好方法之一,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和复合皮移植,术后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手部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各64例.氧气雾化吸人组采用氧气作为气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吸人组采用超声雾化.采用X2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缺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低3%~8%,而氧气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2%~6%.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缺氧发生率显著高于氧气雾化吸入组.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抗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之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评价红光与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方法 将107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红光治疗20 min组(A组)36例和10 min组(C组)35例及红外线治疗10 min组(B组)36例,三组伤口处理均采用标准的湿性疗法,仅物理干预方法和时间不同,每种物理干预疗程均设为2个疗程28 d,治疗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测量每组伤口照射前后温度、疼痛评分;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测量伤口面积并计算伤口缩小率,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干预治疗28 d,三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三组伤口缩小率、伤口温度和伤口疼痛评分比较,时间主效应均P<0.01.结论 红光10~20 min和红外线10 min均能提升伤口温度、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缩短愈合时间,连续干预28 d是安全有效的,以红光20 min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积极探索特色专业建设之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西医结合人才为职责和使命,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来自汕头和北京地区的67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并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一致情况.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24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MRSA的耐药基因,nitrocefin测定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 67株MRSA除了对氯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和7.5%,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和利凡诺100%敏感外,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52.2%,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7.6%,而对于其它包括青霉素、第1~4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均在80%~90%以上,氨苄西林加酶抑制剂以后则耐药程度有所降低.qacA/B、mecA、tetM、NorA、gyrA、aac(6')/aph(2")、aph(3')Ⅲ和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11.9%、95.5%、70.1%、4.5%、10.4%、82.1%、73.1%和92.5%,未检出qacC、ant(6)-I、ant(2")-I、VanA和VanB耐药基因.67株MRSA均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的有7株,3种的有10K,4种的有11株,5种的29株,6种的10株.结论 67株MRSA耐药情况严重,并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对实验性大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组、人参保肺丸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烟熏7周复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模型,两中药防治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和人参保肺丸浓缩液灌胃7周,然后取各组大肺组织,分别检测TNF-α、IL-10。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平均吸收光密度出现下降(P〈0.05),IL-10阳性表达面积出现降低(P〈0.01),平均光密度出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中药防治组TNF-α的阳性表达面积出现显著下降(P〈0.05),平均吸收光密度出现升高(P〈0.05)。IL-10阳性表达面积都出现显著升高(P〈0.05),平均吸收光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的发生和发展中对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