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384例门诊患者伤口感染危险评估与处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伤口处理中感染风险管理的对策.方法 按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入选384例患者.采用询问、全身评估、伤口评估和诊断性检查的方法,评估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根据是否存在自身感染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从制度管理、流程和过程管理、环境管理3方面采取对策,监测伤口感染率和治愈率.结果 清洁伤口67例无1例感染,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污染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9%、2.13%;清洁伤口治愈率为100.00%;污染伤口高危组愈合率为96.67%、非高危组愈合率为9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风险管理对策降低了门诊患者伤口处理中的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伤口门诊的建立和运营,进一步探讨伤口门诊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方法根据伤口造口处理种类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伤口门诊的环境进行合理划分,配置相应的设施;完善各种制度、确定各级人员职责、加强风险管理、优化造口伤口处理流程、实施延伸护理。结果 2013年5月~2015年4月伤口门诊治疗各类慢性伤口人数2121例,造口人数907例,会诊人数191例。伤口护理门诊成立后第2年护理工作量指标较第1年明显提高。2013年5月~2014年4月患者满意率为90%,2014年5月~2015年4月患者满意率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5)。结论伤口门诊成立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凸显了本院专科护理特色。造口伤口治疗师在造口、伤口、失禁护理领域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在促进患者康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流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门诊伤口治疗中的操作流程及其合理性。方法参照负压伤口治疗的相关指南报告和流程优化及再造的文献,设计了“十步法”操作流程。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工作和进修的护士共22人进行了流程应用培训,并筛选12例慢性伤口进行应用评价,针对问题每6个月修改1次,持续性改良。评价方法:计算平均操作时间;每月考核每名护士VAc流程操作;每月调查每名护士对流程操作的满意度;每周调查每例患者对护士流程操作的满意度。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07年和2008年护士流程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65±3.37、89.80±4.39(P〉0.05),护士平均操作时间2008年较2007年明显缩短(P〈0.05)。护士和患者对流程合理、便捷、有效的满意率分别为98.90%、96.13%和97.24%。结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制定VAC操作流程和培训护士有助于流程准确规范使用,在VAC治疗实践中评价和修改流程有助于提高流程管理的效果。12例慢性伤口患者接受“十步法”操作流程进行VAC结果表明,流程合理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邱钧琦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46-2347
目的:引进企业9S管理理念,提高口腔门诊管理品质,推进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医院口腔门诊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评估目前口腔门诊管理存在的问题。(2)引进9S管理理念.1年后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结果:诊室物品放置标准率由推行前的80.21%上升到99.12%;物品取放流程合理率由推行前的70.32%上升到96.71%;器械设备维修率由推行前26.77%下降到14,20%;物品材料过期发生率由推行前的2.24%下降为0;消毒隔离工作达标率由推行前的91.12%上升到98.72%。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率由推行前83.37%上升到97.9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推行前94.21%上升到100%;护士对科室管理的满意率由推行80.20%上升到99.12%,护士职业素养达标率由推行前89.24%上升到97.51%。结论:9S管理理念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口腔门诊的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素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和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99%,护理差错发生率降至0.5%,患者满意率>97%。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门诊换药室是患者流动性很强的治疗场所,每位患者文化程度、性情、职业各异,患者伤口种类、部位、面积各异,患者用药及伤口处理方法各异。因此,我们通过有针对性地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加强门诊换药室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伤口护理风险预案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回顾性分析,找出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制订相应的伤口护理风险预案,设定风险管理八步骤方法,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风险预案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等级.结果 风险预案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低于实施前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为(98.62±0.63)%,高于实施前的(95.6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等级的严重度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伤口护理风险预案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严重度,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是伤口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该方法在门诊临床护理的实施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方法 选取上海长征医院门诊风险管理实施后自2013年1月-12月的就诊病人800例患者,与实施前2012年1-12月随机调查的8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患者在门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之后的护理满意率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为1.0%,远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门诊投诉率也减少为1.6%,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满意度高达97%,远高于实施前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5,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中实行风险因素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而且还能避免大多数医院门诊的风险事件,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程序控制慢性伤口护理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慢性伤口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明确慢性伤口处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规范慢性伤口处理中各项操作流程及风险预案,统一标准。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前护理缺陷率7.5%,实施后无发生护理缺陷;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0%和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有效的成果给予标准化,将制定的慢性伤口护理流程纳入造口伤口门诊工作规范,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持续改进。结论 FOCUS-PDCA程序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将调查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效结合。我院规范了慢性伤口处理中各项操作流程及风险预案,统一标准,有章可循,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也提升了伤口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创面修复病房的建立及管理经验,探讨伤口护理发展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创面修复病房成立之前,由外科病房收治慢性伤口患者,以医生为主导,以伤口专科护士为辅,对患者进行管理。2017年12月建立创面修复病房,以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组建专科化的治疗和护理团队,推行多学科合作,对伤口患者实行全程、专业的管理。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创面修复病房收治的340例伤口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1月外科病房收治的329例伤口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创面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医疗总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换药次数分别为(25.37±14.33)次和(29.06±13.88)次,住院时间分别为(59.78±30.28) d和(67.61±32.06) d,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8.24±34.58) d和(110.53±36.53) d,医疗总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15 697.0元和18 850.0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由87.8%提高至94.1%,患者满意度由91.8%提高至97.1%。 结论 创面修复病房运行良好,伤口管理规范,提高全院专科护理水平,促进伤口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伤口护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管理实践,进一步探讨造口治疗师工作模式和伤口护理中心运行管理方式.方法 通过规范治疗过程和操作标准,进行流程管理、耗材管理、会诊管理和风险管理,并开展延续护理.结果 一年间诊治患者13 650例次,病房会诊597例次;患者满意度为(92.00±2.56)%,慢性伤口的治愈时间为(32.12±2.24)d,治愈率为(90.17±1.18)%.结论 通过建立伤口护理中心,专职造口治疗师在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学组在提高全院伤口造口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方法 择优选取有责任心热爱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的护理骨干作为学组成员,并明确学组成员职责;设立学组质控控制体系;制定伤口造口质控标准;规范换药流程;加强护士的伤口造口知识培训和教育.结果 患者对伤口造口护理满意度由82.0%提升到95.0%(P<0.01);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由45.0%下降到15.0%(P<0.001);护士的伤口造口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3.3%提升到93.9.%(P<0.001);伤口治疗愈合率由74.8%提升到90.8%(P<0.01).结论 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伤口造口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而且可以提升护士的伤口造口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推进伤口造口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Wound management     
Wound management makes up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mergency physician's practice.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y of wound healing and the patient and wound factors affecting this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per treatment of wounds. There are many options available for wound closure. Each modality has its benefits and its drawbacks, and some are appropriate only for certain types of wounds. The goal is to achieve the best functional and cosmetically appealing scar while avoid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湿性疗法治疗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的效果,以期为寻找治疗肿瘤难愈性伤口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的32例具有难愈性伤口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湿性疗法),对照组B(负压引流技术)和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在基础处理阶段后,A组病人给予系统的湿性疗法,采用的湿性敷料为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B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疗法;干预组采用负压联合湿性序贯疗法,根据伤口创面分期动态选择适当的疗法。干预结束后,观察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伤口愈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在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A组伤口愈合率为60%,B组愈合率81.8%,干预组愈合率90.9%,干预组在愈合率上优于湿性疗法组,与负压引流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负压引流联合湿性疗法进行交替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bFGF对大鼠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以下称创伤),实验组创面用bFGF,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后,观察其愈合时间及创面血管的变化,测定创面愈合率,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外用bFGF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2.4±0.55) d,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结论】bFGF不仅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而且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引起血管新生,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decision model,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at predicts infection in uncomplicated, traumatic, sutured wounds. The study wa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county teaching hospital with uncomplicated wounds that required suturing. In evaluating and treating wounds, emergency medicine (EM) faculty and residents, resident physicians in primary-care specialties, and supervised medical students on EM clerkships followed a standardized wound-management protocol. Clinicians estimated the likelihood of subsequent infection using a 5-point scale. Wound healing was followed until sutures were removed. Wound outcom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dical personnel blinded to the initial prediction. Student's t-tests and Pearson's chi-square statistic were us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that served as input variables. Wound infection was the single output variable.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ign weights to input variables and derive a decision equation. A total of 1,142 wounds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overall infection rate was 7.2%. The mos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wound infection were wound location, wound age, depth, configuration, contamination, and patient age. To derive a decision equation for the model, the network was trained on data from half of the subjects and tested on the remainder. When used as a diagnostic test for wound infection, the decision model had a sensitivity of 70%, as compared to 54% for physicians, and a specificity of 76%, as compared to 78% for physicians. We conclude that through the use of combinations of 7 clinical variables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initial wound management, a neural network-derived decision model may be used to identify uncomplicated, traumatic wounds at higher risk for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 and financial advantages of moist wound management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est practice wound management includes moist wound healing and using advanced wound care products that promote efficient use of nursing time. Moist wound healing is the key that enables wounds to heal more rapidly with less pain and less scarring, which increases patient satisfaction while decreasing cos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痛阈降低护理在慢性创面不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的122例慢性创面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痛阈降低护理方案,共护理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水肿情况、创面愈合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创面水肿评分、出院前创面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清创术前后、护理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阈降低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慢性创面的愈合情况,促进创面修复,在提高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将58例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综合护理组(综护组)30例采用外科清创+红外线照射创面+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胶敷料“安普贴”敷贴的综合护理治疗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0.5%多聚维酮碘液或0.5%呋哺西林液湿敷。临床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进展情况、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综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6±9.4)d,较对照组(39.2±13.5)d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和第14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订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外科清创+红外线照射+生长因子+水胶敷料敷贴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具有较好的促进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