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针配合力臂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1 4例患儿经皮牵引复位后X线透视下用 3枚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端 ,配合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 ,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 ,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经 2~ 5年随访分析 ,全部骨性愈合。据毛宾尧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判定标准 ,1 2例功能良好 ,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结论 经皮穿针配合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 ,固定稳定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血清总甘油测定基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28种质控血清或校准物在8种总甘油常规检测系统下的基质效应,并评价常规系统校准的准确性.方法 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m清总甘油的方法为对比方法,用甘油氧化酶法的8种常规测定系统为待评价方法,测定20份人新鲜血清和28种制备物中的总甘油.将两法测定人新鲜血清的结果作直线回归,求得Y值双侧95%的预测区问,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通过分析新鲜血清样本的测定结果评价常规系统校准的准确性.结果 制备物在进口A、B、C系统和国产D系统巾表现正基质效应,进口D系统正、负基质效应均有以正效应为主,国产A、B系统正、负基质效应均以负效应为主,只有1个制备物对国产C系统有较弱的基质效应.同对比方法相比,国产A、D系统存在正校准偏差,进口A、B、C、D和国产B系统1竽在负偏差,国产C系统不存在校准偏差.结论 我国血清总甘油的部分常规检测系统存在校准偏差,部分质控物和校准物存在基质效应.为实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问的可比性,临床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回顾性分析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中的比对结果,为我国血脂测定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我国建立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方法参加CRMLN比对。2016年之前每3个月1次,每次4种样品,测定2批。2016年之后每半年比对1次,每次4种样品,测定2批。每次测定中至少同时测定2个有证标准物质作为质控品。结果 15次TC比对结果显示,本血脂参考实验室(以下简称"本室")平均CV为0.43%,CDC各参加实验室间CV为0.42%,本室与实验室间总体均值的偏移为0.22%,与CDC靶值的偏移为0.58%。15次TG比对结果显示,本室平均CV为0.62%,本室测定TG的结果与实验室间均值的偏移为-0.98%,与CDC靶值的偏移为-0.80%。TC和TG各60个比对结果中,98%(59/60)的TC测定CV满足CDC的精密度要求,70%(42/60)的测定满足TC准确度要求(TC:CV≤1%,偏移≤1%);92%(55/60)的TG测定准确度满足CDC的要求(TG:偏移≤2.55%)。结论 ID-LC/MS/MS测定血清TC和TG的方法在CRMLN比对中数据良好,与CDC及各网络实验室测定结果一致,有望在我国血脂标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参考测量比对计划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1 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 10 个月,于2016年4月28日入院。患者10 个月前(201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间断性瘙痒,可耐受,用力揉搓后缓解,未予特殊处理。自认为"血吸虫病",自行服用吡喹酮7 d(具体剂量不详);10 d后出现双手、双足持续性麻木,无加重、缓解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睾酮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以[16,17,17-d3]睾酮为内标,用重量法准确地与血清混合,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以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对提取液作净化处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睾酮与内标的特定碎片离子,用包括法定量。结果血清睾酮测定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CV)的均值(范围)为0.84%(0.22%~2.00%)、1.01%(0.48%~2.37%)和1.37%(0.53%~3.09%)。参考物质ERM DA-345a和NIST SRM 971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平均偏差范围为-2.0%~+1.8%。结论用ID-LC/MS/MS建立了血清睾酮的测定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有望作为血清睾酮测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体解剖学系重要的医药类基础学科,综观其发展史,我们发现首先教学方法改进没有实质性突破,教师教学按步就班,学生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联系实际能力较弱,学习效果和效率较差;其次教学与临床医学及法医学等应用学科融合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为此作者提出整合人体解剖学构想,试图将传统经甲醛固定后人体解剖学静态学习教学方法、加入涉及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组织器官离体后形态结构、法医学人体器官组织死亡后未经甲醛固定之更长时间形态结构等的研究成果有机融合起来,按传统系统解剖顺序来编排教案和组织教学,欢迎致力于人民卫生健康事业教学科研及实践改革创新的各界同行们共同参与,努力动态完善此构想的理论体系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50例双膝关节同时置换的患者,左右膝成对随机分别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应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分别观察术后12h、24h、48h计算失血量,术后半年行膝关节学会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h失血量、24h失血量、48h失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下膝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够简单有效的减少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失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血管性痴呆(VD)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65岁人群中VD患病率为1.4%(男性)和1.2%(女性),占老年期痴呆的20%,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位原因。对此,笔者临床应用天智颗粒为主配合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VD80例,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日本临床化学会(JSCC)推荐的检测人血清尿酸(UA)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是否可作为候选参考方法来验证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评价常规方法。方法对反相HPLC-UV法进行复现并进行方法学评价。观察尿酸酶处理人血清样本后的色谱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系列标准液的UA水平并绘制标准曲线,观察线性范围;用朗道公司质控品评价精密度;用UA标准液评价回收率;分别用有证参考物SRM 909b(Ⅰ和Ⅱ)、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9176、GBW 09175、GBW 09174评价正确度,并与2008年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参考实验室RELA(ring trials for reference labora-tories)结果进行比对;用改良Bland-Altman图评价5种常规检测系统与反相HPLC-UV法间的偏差。结果尿酸酶处理后UA色谱峰消失;本法的线性范围为2.08~1 785μmol/L;批内变异系数(CV)均<0.3%,批间CV均<0.4%,日间CV均<2.3%,总CV均<2.7%;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6.0%~100.6%;与SRM909bⅠ和Ⅱ靶值的偏移分别为-2.5%、-2.3%;与GBW09176、GBW 09174、GBW 09175靶值的偏移分别为0.29%,-0.74%和0.06%;与参加RELA比对的另3家实验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水平1偏移为0.35%,水平2为-0.69%;Hitachi、Beckman Coulter、Roche、Dade、Vitros常规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UA与反相HPLC-UA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9、0.996 5、0.999 2、0.999 2和0.998 7,与反相HPLC-UA法的偏差均小于5%的生物学变异。结论本法特异、简便、快速,精密度好,正确度高,与具有良好溯源的常规测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推荐作为人血清UA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分数(FEUA)的影响,分析影响FEUA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114例单纯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尿酸血症受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并测量血压;嘱受试者正常嘌呤饮食5d,然后测定其血脂、空腹血糖、血和24小时尿标本的尿酸、肌酐,组间比较一般人口学信息及主要代谢指标;据尿酸排泄分数公式计算FEUA,分析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应用Pearson分析FEU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受试者分型以尿酸排泄不良型为主;且高尿酸血症伴代谢综合征受试者FEUA水平较单纯高尿酸血症者明显降低,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存在明显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FEUA与血肌酐、尿尿酸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提示FEUA水平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等密切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受试者FE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明显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出现会进一步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