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同侧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以来收治同侧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23例,均行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应用张力带原理钢针、钢丝固定,股骨外髁骨折采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2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判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为同一损伤暴力持续作用所导致的2个部位骨折,解剖复位、可靠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BSP)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化疗的荷瘤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BSP改善5-FU引起的机体毒副反应的作用机制。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FU组和5-FU+BSP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皮下接种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造模第2天起开始5-FU化疗和BSP给药。给药期间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腹泻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模型组小鼠瘤重达到约1 g时终止化疗进行取材。通过TUNEL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和髓系祖细胞占比;每组随机选取5个血清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SP抑制小鼠结肠癌效果不明显,但经BSP干预后5-FU化疗引起的腹泻、白细胞减少及体质量下降等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小肠组织中凋亡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髓系祖细胞占比明显升高。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5-FU毒副作用导致小鼠血清中29种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血清miR-141-3p、miR-130a、miR-29a-3p、miR-210水平预测非创伤性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入院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清miR-141-3p、miR-130a、miR-29a-3p、miR-210水平以及24 h内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等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将其分为恶化组与非恶化组,分析血清miR-141-3p、miR-130a、miR-29a-3p、miR-210水平与非创伤性脑出血EN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235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45例(19.1%)出现神经功能恶化,190例(80.9%)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恶化组患者miR-141-3p、miR-29a-3p水平明显低于非恶化组[(1.11±0.32) vs.(1.76±0.51) ng/mL,P<0.001;(1.19±0.31) vs.(1.71±0.51) n...  相似文献   
104.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高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阻滞剂在早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DSM—TV和AUA早泄的诊断标准,且无勃起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30例早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O.4mg,每晚口服1次,连续服用60d,依治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30例患者治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22/30)。射精潜伏期平均延长4.169min,副作用发生率13.3%,但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结论:在目前早泄治疗没有更令人满意的方法问世前,尽管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目前仍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开展肿瘤标志(TM)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TM检测能力和方法可比性.方法 2008年3月,将10个批号的EQA质控物邮寄到全国586家实验室.10个质控物分2次测定,每次5个浓度.测定项目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HCG、糖抗原19-9(CA19-9)、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β-2-微球蛋白和铁蛋白等.结果 回报后根据方法和仪器分组,去除离群点,组内中位数作为靶值,将"靶值±2倍标准差"范围作为通过标准.计算各组及格率,变异系数(CV)和组间中位数CV等指标,分析方法与仪器组内和组间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2008年11项TM EQA结果显示,参加实验室第1次及格率范围为87.3%(CA125)~95.5%(β-2-微球蛋白),第2次及格率范围为83.5%(HCG)~94.0%(β-2-微球蛋白).各项目全自动化分析仪器系统测定值组内CV<15%,放射免疫分析(RIA)组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组内CV分别>20%和>50%.9个项目方法和仪器组间中位数CV>20%,HCG和铁蛋白CV较小,分别为13.4%和15.7%.部分全自动化仪器系统组间中位数CV<5%,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Z<1.890,均P>0.05).结论 全自动化分析仪器分析性能优于RIA和ELISA.相同全自动化仪器系统TM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RIA和ELISA方法内测定结果无可比性;各项目大多数方法或仪器间TM测定结果无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6.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肺动脉高压(HIV-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IV-PAH)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及右心室功能不全症状。临床较少见,现将1例HIV-PA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防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的疗效。方法:186例BPH患者采用TUVP及趾骨上经膀胱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89例,术后流置硬膜外管50h,采用吗啡、利多卡因、氟哌啶混合液持续硬膜外注入。对照组97例,采用一般对症止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CEA技术用于防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 分析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12例,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全去带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6个月。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 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1例出现单侧输尿管反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1例(91.7 %),夜间尿失禁2例(16.7 %),1例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20~550 ml(平均350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15~55 cm H2O(平均35 cm H2O,1 cm H2O = 0.098 kPa)。结论 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原位排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压力性尿失禁60例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治疗25例,药物和功能训练治疗35例。结果:手术治疗组25例手术时间平均35min,出血量平均15mL,随访患者3~23个月,23例(92%)治愈,2例明显改善,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膀胱损伤3例,术后尿潴留1例。非手术治疗35例,4例治愈,23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结论: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十分有效的微创方法,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双相抑郁治疗过程出现转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病人进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转躁与未转躁患者的有关因素,并回归分析这些相关因素.结果 在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单因素分析发现,小于等于25岁发病(P<0.01)、总病程长[(3.83 4±3.88)年,(7.00±7.56)年,P<0.01]、个性外向(P<0.01)、有双相障碍家族史(P<0.01)、病情比较严重(40/1,80/29,x2=9.41,P<0.01)、以及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33/8,54/55,x2=11.71,P<0.01)、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19/22,30/89,x2=12.13,P<0.01)不联合碳酸锂(4/37,38/71,x2 =9.31,P<0.01)、过去有过类似病史(19/22,9/100,x2 =28.46,P<0.01)、过去自然转躁次数多、第一次以抑郁发作等因素与抗抑郁治疗导致转相有关.回归分析提示双相障碍家族史、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以抑郁为首发症状、外向个性特征、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起重要作用.结论 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的转相有危险因素相伴,注意识别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