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田超伟  王雨生  张朝霞  张晓光 《眼科》2010,19(4):257-259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直肌下裂孔引发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西京医院47例(47眼)裂孔位于直肌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中采用硅胶海绵或硅胶轮胎在相应位垫压(或联合环扎),使裂孔位于垫压嵴上;部分病例联合消毒空气玻璃体内注入术。主要指标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手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平均7.3个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89.4%(42/47眼),好转率93.6%(44/47眼);视力提高率为80.9%(38/47眼)。未见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裂孔位于直肌下的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术时有其特殊性,选择适当垫压材料、注重手术技巧以及精心操作,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并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27例。根据TIMI心肌灌注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复流组(术后TMPG分级为0-2级)和正常血流组(术后TMPG分级达到3级)。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并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比较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D-Dimer、血浆BNP、低密度脂蛋白-C、随机血糖等指标,患者于术后病情稳定及术后30天均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并记录患者心源性再入院的情况。结果 无复流组的平均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和TIMI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梗死性心绞痛发作史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17),两组患者在性别、BMI、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复流组患者的胸痛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长于正常血流组(P=0.013),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低于血流正常组(P=0.000),无复流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B型钠尿肽、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00)。无复流组PCI术后基线和PCI术后30天的LVEF均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无复流组术后基线LVEF明显低于术后30天(P=0.001),正常血流组的术后基线LVEF也明显低于术后30天(P=0.000)。在术后30天内,无复流组出现心原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性心梗、靶血管重建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两组心原性再入院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PR 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06, 95%CI=1.492~46.245,P=0.016)。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应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因左下腹部、外阴萎缩4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4个月前患儿母亲发现患儿左下腹部及左侧外阴部皮肤萎缩凹陷,未予重视及治疗,后皮损萎缩逐渐向外周离心性扩大遂就诊我院。病程中无体重减轻、发热等不适,精神睡眠大小便均正常。既往史:1年前曾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左下腹、腹股沟及左侧外阴部可见一境界清楚暗褐色斑片,斑片内皮肤凹陷、皮下脂肪萎缩,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总结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归纳王晓燕主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抽动症可伴发多种行为障碍,并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及心理发育,进而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王晓燕主任认为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应该以平抑肝风、熄风止痉以及疏肝柔肝、养阴活血祛痰为其主要治疗原则,结合患儿的临床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治疗和用药,同时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生活调理和饮食指导,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王晓燕主任治疗儿童抽动症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我院共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6例,其中1例为初治患者,5例为病情复发的患者。剂量方案:1例采用淋巴瘤方案,5例采用类风湿关节炎方案。经过2~71个月随访,6例患者中停止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治疗中完全缓解3例,出院后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最新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将利妥昔单抗列为天疱疮的一线治疗药物。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顽固性天疱疮有效,可达到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但是需要警惕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互联网+教材"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6级和2017级针灸推拿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6级学生(实验组)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教材",2017级学生(对照组)使用传统教材,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教学满意度、课程结业成绩、临床带教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后续学习中表现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互联网+教材"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好,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利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明确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单次介入手术治疗后是否有效分为观察组(有效,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 50%)及对照组(无效,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50%)。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35例。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外周血TSGF及甲胎蛋白(AFP)的改变,分析各项指标对患者单次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TSGF、AF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SGF下降水平(ΔTSG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6.7±11.2) U/ml vs.(50.4±9.6) U/ml;t=13.900,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FP下降水平(ΔAFP)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51.9±15.3) ng/ml vs.(296.8±12.9) ng/ml;t=13.39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79.33 U/ml为截点值,治疗后7 d ΔTSGF预测单次介入治疗有效的敏感性为88.57%,特异性为83.67%,曲线下面积为0.882,优于ΔAFP。相关性分析提示,ΔTSGF与ΔAFP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6,P<0.01)。 结论 TSGF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优于传统的AFP。   相似文献   
99.
2010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4 046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最常见菌种为粪肠球菌1 829株(45.2%)、屎肠球菌1 817株(44.9%)、鹑鸡肠球菌78株(1.9%)、鸟肠球菌54株(1.3%)、铅黄肠球菌49株(1.2%)。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极敏感,耐药率<4%,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6%、3.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5.7%和11.3%,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4.0%;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接近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70%,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7.3%,儿童屎肠球菌分离株对磷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10%。不同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有增加趋势,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依然保持极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 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和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4.1%,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率<30%。ICU分离菌耐药性高于非ICU菌株。结论本次临床分离的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严重,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增高,应引起各医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