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72篇
  免费   2717篇
  国内免费   1646篇
耳鼻咽喉   507篇
儿科学   477篇
妇产科学   392篇
基础医学   2234篇
口腔科学   480篇
临床医学   6605篇
内科学   4278篇
皮肤病学   393篇
神经病学   1057篇
特种医学   20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3409篇
综合类   14986篇
预防医学   6537篇
眼科学   1029篇
药学   5899篇
  54篇
中国医学   5887篇
肿瘤学   1696篇
  2024年   322篇
  2023年   1089篇
  2022年   1013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1162篇
  2019年   1329篇
  2018年   1214篇
  2017年   760篇
  2016年   995篇
  2015年   971篇
  2014年   2762篇
  2013年   2015篇
  2012年   2282篇
  2011年   2480篇
  2010年   2398篇
  2009年   2410篇
  2008年   2383篇
  2007年   2524篇
  2006年   2334篇
  2005年   2482篇
  2004年   2191篇
  2003年   1968篇
  2002年   1577篇
  2001年   1679篇
  2000年   1759篇
  1999年   1710篇
  1998年   1586篇
  1997年   1733篇
  1996年   1620篇
  1995年   1340篇
  1994年   1188篇
  1993年   884篇
  1992年   887篇
  1991年   782篇
  1990年   603篇
  1989年   558篇
  1988年   346篇
  1987年   315篇
  1986年   261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94篇
  1983年   145篇
  1982年   146篇
  1981年   104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59篇
  1978年   33篇
  1965年   23篇
  1963年   18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养精胶囊促进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养精胶囊提取物加入SSCs中培养48 h,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qRT-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Cyclin D1的表达。之后进行阻断实验,在加入养精胶囊前预先加入siRNA-Cyclin D1,同样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以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低、中、高浓度的养精胶囊可以促进SSCs的增殖,提高S期细胞的比例,增强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促进Cyclin D1的表达。阻断Cyclin D1后,SSCs的增殖活性降低,S期细胞比例减少,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降低,Cyclin D1的表达减少。结论 养精胶囊通过增强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提高Cyclin D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而促进SSCs增殖。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研究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动力学参数。方法通过构建葡萄糖与赖氨酸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美拉德(Maillard)反应体系,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UPLC-MS/MS法测定体系褐变指数和典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含量变化,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参数。结果鹿茸加工过程中煮炸时发生褐变反应,生成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07、40.44、78.47 kJ/mol,且均为零级反应;烘烤时相应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72、89.34、164.77 kJ/mol,也均为零级反应。相对于生成羧甲基赖氨酸而言,生成羧乙基赖氨酸所需能量更高,反应更难发生。结论烘烤过程温度变化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高于煮炸过程,长时间较高温度的烘烤使鹿茸中产生了较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这些结果为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阻断、抑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生产绿色安全的鹿茸及加强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研究一次性湿热交换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长途转运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20转运中心长途转运接收786例机械通气新生儿,786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气道护理(对照组)和转运途中应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组(治疗组),对比转运过程中的吸痰次数、肉眼可见痰痂形成率、堵管发生率、脱管发生率、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吸痰次数、肉眼可见痰痂形成率、堵管发生率、脱管发生率、人机对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机械通气新生儿长途转运中,一次性湿热交换器的可减少转运患儿吸痰次数发生率、降低肉眼可见痰痂形成率、堵管发生率、脱管发生率、人机对抗发生率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孙培林 《中医药导报》2020,26(10):12-17,41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公布的临床症状和比较公认的中医分型,结合自身针灸临床实践,提出针灸在疫情中的特殊治疗。COVID-19的病因是外感戾气,寒、湿、毒侵犯人体,也可夹风、夹热。初期病机为湿困表里,郁肺困脾,少阳三焦枢机升降失司。素体肺胃伏热者,湿毒化热,郁阻中上二焦,湿毒瘀热内闭;也可化燥而成阳明腑实,则易邪毒内陷,热深厥深。素体心肾阳虚者,寒湿内停,气滞血瘀,阳虚水泛,生命垂危。恢复期包括寒湿渐除,肺脾气虚;心肾阳虚,水湿潴留;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强调顾护宣发肺气和降肺化痰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密切配合相关的八脉交会穴和针对戾气而使用的鬼穴,提出医学观察期、治疗期、恢复期各证型的针灸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早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2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eGFR、合并用药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CR及UACR下降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明显减轻T2DKD早期患者尿蛋白水平,该疗效不依赖于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经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溶量、押酸、抑制胰腺液分泌、抗炎、支持疗法厦中药应用等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经治疗后,治愈18例(78.26%),死亡5例(21.74%)。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综合治疗。治愈率高。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9.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和严格实验考核制度等几方面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bax,bc1-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ⅧRA),fas,bax,bc1-2和bc1-x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fas,bax,bc1-2和bc1-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40)、25%(10/40)、27.5%(11/40)和50%(20/40),bax和bc1-2,以及bc1-2和bc1-x1之间分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bc1-x1的表达与CT显示的病灶大小、以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病理分级与CT显示的边界类型以及瘤内的液化坏死有关(P<0.05)。结论:fas,bax,bc1-2和bc1-x1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CT反映调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