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通过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箔抗菌效果研究,了解风冷冰箱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并验证铜材料对其抗菌性能. [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0户家庭风冷冰箱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茵、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5种微生物的采样检验,并参照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中的方法评价铜箔对其中4种微生物的抗菌效果. [结果]家用风冷冰箱细菌总数总超标率为8.7%;其中风道口部位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15.0%.真菌总数总超标率为17.5%;其中风流经处部位真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35.0%.腊样芽孢杆菌总超标率为17.5%;其中储物箱背面腊样芽孢杆菌超标率最高,为45.0%.37℃和4℃培养下铜箔对4种常见微生物(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 [结论]受调查的家用风冷冰箱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部分冰箱中条件致病菌有检出.铜箔对冰箱内4种常见微生物均具有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互联网远程疾病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RA患者250例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远程管理组和对照组,通过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照组最终纳入104例,远程管理组最终纳入102例。确定治疗方案后对治疗方案不做重大调整,随诊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DAS 28评分。 结果 DAS-28评分与风湿病治疗依从性CQR评分(Compliance questionnaire rheumatology,CQR)呈负相关性(P<0.001),且远程管理组治疗依从性CQ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远程管理组遵从专科医师建议及服药医嘱的患者较对照组更多(P<0.05)。采取特殊的方式记录和提醒自己服药及能够接受部分药物副作用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5),外出忘记带药和服药的情况较对照组更少(P<0.05)。治疗后远程管理组病情好转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愿意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替代风湿病专科医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远程管理组患者DAS 28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01),整体达标率更高(P<0.001)。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管理可以提高RA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活动度,提高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陶有娣  林坚  吴爱萍  黄雄昂  刘晓林 《浙江医学》2020,42(8):815-817,821
目的探讨肌少症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特征,为今后康复治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肌少症患者123例作为肌少症组,同时选取门诊收治的同年龄段健康老年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摆动有效面积、摆动路径长度、平均摆动速度及稳定极限范围(LOS)值测试。结果(1)无论睁眼还是闭眼,两组受试者摆动有效面积、摆动路径长度、平均摆动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睁眼时比较,闭眼时两组受试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增大(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组前、后、左、右方及总LOS值均明显为小(均P<0.05)。组内比较,后方LOS值较其他方向的LOS值均明显为小(均P<0.05);而前方LOS值较其他方向的LOS值均明显为大(均P<0.05)。结论肌少症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下降,视觉训练可有助于平衡的维持;且肌少症患者LOS值减小,不利于平衡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夏婉  黄雄昂  刘晓林 《浙江医学》2020,42(8):828-832
目的研究生物肌电反馈肌肉强化治疗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下肢肌肉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T2DM患者77例,随机分为反馈强化治疗组(26例)、单纯抗阻组(27例)、常规治疗组(24例)3组。反馈强化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生物肌电反馈肌肉强化治疗;单纯抗阻组给予常规治疗+弹力带抗阻训练;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检测并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开始前(T0)及治疗4周(T4)、8周(T8)、12周(T12)后对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IRI、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峰力矩值(PT)、双下肢骨骼肌质量、6m步行速度、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反馈强化组及单纯抗阻组T8、T12时空腹血糖及IRI值均明显降低,T12时该两组HbA1C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单纯抗阻组比较,反馈强化组T12时空腹血糖及HbA1c值明显降低、T8时IRI值明显降低(均P<0.05)。3组患者T8、T12时PT值、双下肢骨骼肌质量、6m步行速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馈强化组及单纯抗阻组T8、T12时PT值、双下肢骨骼肌质量及6m步行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肌肉强化治疗可以改善高龄T2DM患者的血糖指标和下肢肌肉能力,预防和延缓T2DM肌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脊柱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例54岁无症状男性患者,因ⅡB期左肺鳞状细胞癌接受胸腔镜下左全肺切除术,术中意外发现完全左侧心包缺损,回顾术前胸部CT,提示心脏异常向左延伸,但心包缺损并不明显,未采取特殊干预。手术时间204 min,术后第9 d康复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左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支气管旁淋巴结(3/5)见癌转移,病理分期:T2N1M0,ⅡB期。因患者原因术后未接受化学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无复发征象。完全性心包缺损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无症状患者,全肺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0/CD40配体结合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对干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CD40配体抗白血病的作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1995-01/2005-12与CD40/CD40配体、白血病干细胞及白血病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D40,CD40L,Leukemia,Leukemicstemcell”,限定文献语种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排除明显不随机实验和临床研究及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CD40/CD40配体结合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对干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CD40配体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文章,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篇均为同一研究。资料综合:综合23个实验包括CD40/CD40配体对白细胞干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对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CD40配体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对CD40/CD40配体对白细胞干细胞、B细胞及白血病患者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结论:CD40/CD40L结合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可促进白血病干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CD40/CD40L在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花旗泽仁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db/m小鼠10只,为空白组;db/db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为模型组、阳性药组(0.2 g/kg)、花旗泽仁高剂量组(32 g/kg)、花旗泽仁低剂量组(16 g/kg)。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及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促进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瘦素(Lept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1a(PGC-1a)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果:花旗泽仁可显著降低FPG及血清中TC、TG和HDL-C的含量,上调小鼠肝脏中AMPK、GLUT4、Leptin、PGC-1a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论:花旗泽仁可显著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肝脏中AMPK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病灶内局部化疗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13年6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病灶内局部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椎间隙感染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7—85岁,平均67岁。病变节段胸椎2例,胸腰段1例,腰椎3例。1例合并神经损伤,按Franke分级为C级。2例患者涉及单间隙两个椎体,4例患者涉及3个椎体2个间隙。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冲洗,术后继续灌洗和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失状面平衡情况。结果随访5—52个月,平均13个月。5例患者痊愈,血沉正常,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生活;1例患者病情改善,血沉及CRP持续下降,疼痛明显缓解。1例神经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C级恢复至E级。随访期内,未出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病灶内化疗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治疗椎间隙感染有效的方法之一,内植物的应用对感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分析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起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治疗,住院时间、起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