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血脂正常但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妇女补充钙、维生素D和大豆异黄酮后,机体骨密度和血脂成分的变化。方法 2004年4月从武汉郊区绝经妇女中筛选血脂正常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妇女60名,随机均分为两干预组,每组30人。一组给予液体钙(含维生素D);一组给予液体钙(含维生素D)和大豆异黄酮,跟踪观察一年。测定每位受试对象骨骼骨密度和血脂成分。结果 试验结束后,补钙组和补钙+大豆异黄酮组,全身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都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组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腰椎、大转子BMD与基线相比,略微升高,但尚无统计学差异。补钙和补钙+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P〈0.05)。结论 对已出现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补钙一年能降低绝经后BMD的丢失速率,但补充大豆异黄酮一年尚未观察到对BMD的保护作用。绝经妇女补充钙和大豆异黄酮补可能干扰机体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巴曲酶用药次数对脑缺血再灌注(IR)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45只,随机分为IR模型组、正常组、巴曲酶3次用药组(3次组)、5次用药组(5次组)和7次用药组(7次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5 min后再通建立沙土鼠脑IR损伤模型.3次组、5次组、7次组均在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巴曲酶(8 BU/kg),隔日1次,分别给药3次、5次、7次;IR模型组和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7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沙土鼠海马区凋亡细胞数,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结果 巴曲酶3次组、5次组和7次组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IR组(均P<0.05);5次组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3次组(P<0.05),而5次组与7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仅有极少凋亡细胞.5次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要轻于3次组,与7次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巴曲酶3次、5次和7次用药均可减少脑IR后神经元的凋亡;但5次和7次用药的脑保护作用明显好于3次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眼轴/角膜曲率比值(AL/CR)和裸眼视力筛查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准确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就诊的7~12岁儿童共3 697例。检查记录患儿双眼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平均角膜曲率半径等指标,计算AL/CR。同时进行散瞳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以裸眼视力低于1.0为近视,AL/CR3为疑似近视。分析各指标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You 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等。结果裸眼视力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9.51%,特异度为48.11%,You Den指数为0.48,ROC曲线下面积是0.74;AL/CR筛查近视灵敏度为93.67%,特异度为76.54%,You Den指数为0.70,ROC曲线下面积是0.85。结论 AL/CR在近视眼筛查准确性高于裸眼视力,在大规模近视筛查中,AL/CR可用于初步诊断。同时对裸眼视力检查中处于1.0和0.8的孩子进行AL/CR复筛查,可提升筛查近视眼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农村地区18岁以上的常住(具有武汉市户口,并住满1年以上)居民2257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2.0%(标化率为18.8%),随着年龄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9.6%。结论武汉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开展宣教工作,改变当地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程虹  刘圣  施海彬  万琪  葛颂  张廉  张磊  龚洁  王兴霞 《江苏医药》2013,39(1):99-100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7年-2011年共收治CVST伴发颅内出血10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周后随访,死亡1例,完全恢复8例,遗留癫痫后遗症1例.结论 静脉窦内的局部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预后与治疗开始的时机有关,治疗越早,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端高温对武汉市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描述武汉市2003年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日死亡数的时间序列,对高温期和非高温期的平均日死亡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夏季日最高气温与逐日死亡率的关系。结果2003年夏季高温期有明显的死亡高峰,高温期日平均总死亡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日平均死亡数显著高于非高温期。高温期超额死亡人数为505人,占该年夏季总死亡数的11.4%。死亡率明显增加的日最高气温临界值是36℃,单位温度死亡危险度为3.995/100万。结论极端高温天气可增加2003年武汉市居民死亡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者。  相似文献   
17.
背景:应用Ca^2+通道拮抗剂对周围神经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其剂量大小对受损神经保护作用的效果差异尚需探讨。目的:应用不同剂量Ca^2+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治疗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观察治疗1个月后电生理学量化评估结果。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随访1个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1999-11/2001-0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面瘫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58岁,病程≤3d,未经过任何治疗且瘫痪均为完全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初诊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治疗Ⅰ组10例,治疗Ⅱ组13例。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强的松1mg/(kg&;#183;d),1次/d,晨服.最大剂量≤60mg/d,每隔5d减半量,1个疗程15d.甲钴胺口服500“g,3次/d。呋喃硫胺口服25mg,3次/d。超短波理疗,1次/d,治疗15d。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Ca^2+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Ⅰ组:氟桂利嗪5mg,1次/晚,治疗Ⅱ组:氟桂利嗪10mg,1次/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Blink反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link反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3组患者Blink反射均呈现面瘫侧传出型阻断,R1,R2均消失。②治疗后1个月Blink反射R1,R2出现,治疗Ⅱ组R1及R2的潜伏期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9.608&;#177;0.575)ms,(31.869&;#177;2.934)ms,(11208&;#177;1.490)ms,(37.583&;#177;5.408)ms,P&;lt;0.01],而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R1,R2潜伏期恢复无差异。③治疗后1个月3组Blink反射同侧波幅变化比较无差异。结论:较大剂量(10mg/d)氟桂嗪治疗1个月,可促进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而日剂量5mg时,氟桂嗪对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不优于常规治疗,其机制和最适剂量本文未做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个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虽有人用尼莫地平输液治疗有很好的疗效〔1〕,但仍有很高的致残率 ,在脑出血的早期我们用甲氧吡丁苯治疗 ,以降低致残率。方法  118例有CT诊断出血量在2 5ml以下的高血压性基底节或 15ml以下的丘脑出血病人 ,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用甲氧吡丁苯治疗 ,另一组用葡萄糖水或作为空白对照治疗 2 1d ,在用药前、用药后 1、2、3周 ,根据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2〕,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失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 6 6 2 % ,对照组为 4 2 %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说明甲氧吡丁苯 (赛莱乐 )是治疗轻中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药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室内大气颗粒物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于2012—2013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82名儿童居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室内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儿童室内PM_(10)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将两种颗粒物质量浓度划分为0μg/m~3~、100μg/m~3~、150μg/m~3~、200μg/m~3~不同等级,以0μg/m~3~为参照组,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儿童哮喘发生的OR值逐渐升高;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其OR值仍呈增加趋势,尤其是PM_(10)浓度在200μg/m~3以上时,调整后OR值为27.05(95%CI:1.52~482.94)。结论室内PM_(2.5)和PM_(10)对儿童哮喘有影响,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的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影响范围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问卷表的方法对武汉市城区和郊区的205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武汉市初一学生的心理应激因素主要来源于学校,无论男女及城乡,考试排名次,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均占第一,二位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人际关系问题,学生遇到应激性事件时,采取的主要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也是抽闷烟喝闷酒(38.5%)和服用安眠药(10%)来缓解心理紧张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