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81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475篇
预防医学   17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24篇
  2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短期(3~6个月)与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心肌缺血,均为原位血管病变。临床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严重出血、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Detsky评分均大于5分。共计25 949个病例,随访率97.9%。两组在全因死亡(OR=0.86,95%CI 0.71~1.05,P=0.14)、心源性死亡(OR=0.94,95% CI 0.70~1.25,P=0.67)、支架血栓形成(OR=1.36,95%CI 0.94~1.98,P=0.11)、卒中(OR=1.01,95%CI 0.71~1.42,P=0.98)、靶病变再血管化(OR=0.121,95%CI 0.94~1.55,P=0.14)及净不良临床事件(OR=0.98,95%CI 0.83~1.14,P=0.75)均无明显差别;短期组随访期间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长期组(OR=1.27,95%CI 1.02~1.59,P=0.04),长期组严重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OR=0.69,95%CI 0.50~0.95,P=0.02)。亚洲人群研究结果:长期治疗组全因死亡高于短期组(OR=0.72,95%CI 0.53~0.97,P=0.03),两组严重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依据限定的临床观察终点,短期双联抗血小板疗效不劣于长期组;7项亚组人群研究,长期组全因死亡率高,不排除与样本量偏少产生的偏移及(或)人群的个体差异有关,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结果可作为临床工作警示,依据患者出血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个体化调整双联抗血小板周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eut-Jeghers综合征(PJS)、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和孤立性错构瘤性息肉的CT表现及影像病理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错构瘤性息肉病(包括11例PJS,3例CCS和13例孤立性息肉)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JS和CCS息肉均为多发,累及消化道多个部位。孤立性息肉数量为1~4个,多累及结肠。息肉可有蒂或无蒂,小息肉表面多光整,密度均匀。大息肉表面不光整,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息肉强化明显,出现沙砾状、点状低密度区5例,"树枝状轴心"7例,供血动脉增粗并进入息肉内5例,合并肠套叠PJS10例,孤立性错构瘤2例。PJS肠套叠的发生率高于CCS和孤立性息肉。结论: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雌二醇与铁对小鼠原代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活性氧(ROS)的作用。方法提取新生小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传代,选取3~4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FAC)组和FAC+17β-雌二醇(FAC+E2)组,分别用2.5μmol/L FAC和10 nmol/L E2干预7 d后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Bglap、IBSP)表达;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ROS水平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活性氧水平检测结果显示,FAC组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FAC+E2组与FAC组相比ROS水平降低(P0.05);FAC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及ALP活性明显下降(P0.05),FAC+E2组细胞增殖能力较FAC组上升(P0.05),ALP活性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C组Runx2、osteori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FAC+E2组与FAC组相比,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FAC可能通过升高ROS水平抑制成骨细胞生物活性;雌二醇可能通过清除FAC诱导生成的ROS下调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99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类型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368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共发生医院感染499例次,发生率为37.1%(368/992).主要感染类型包括CMV感染(234例次,46.9%)、手术部位感染(123例次,24.6%)、下呼吸道感染(80例次,16.0%)和尿路感染(36例次,7.2%).尸体肾移植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40.9%与19.7%,X2=28.254,P〈0.05).免疫诱导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诱导组(38.3%与14.3%,X2=11.461,P〈0.05).术后应用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50%与31.2%,X2=32.172,P〈0.05).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供肾类型(P〈0.05)、受者年龄(P〈0.05)、体质量(P=0.025)、住院时间(P=0.038)、移植术前或术后糖尿病(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P〈0.05)、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P〈0.05)、预防性使用青霉素(P〈0.05)、术前血液透析时间(P=0.002)和急性排斥反应(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MV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供肾类型、受者基础情况、手术技术及抗感染治疗等均是肾移植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健尼哌(每剂75mg,术中1剂、术后14d1剂);对照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巴利昔单抗(每剂20mg,术中1剂、术后4d1剂)。密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问差别。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DGF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Treg%的变化基本相似,均在术后1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术后3个月逐渐回升,至术后6个月接近或回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前、术后3d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术后1d、7d、14d及1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健尼哌具有和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酒精诱发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酒精对雌激素受体α( ERα)不同表达状况的乳腺细胞系、酒精联合雌激素MCF-7细胞系以及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的MCF-7细胞系的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酒精对ER+乳腺细胞系tRNAs、5S rRNA上调水平(7~8倍)明显高于ER-乳腺细胞系(2~3倍)( P<0.01);酒精和雌激素联合处理对MCF-7细胞系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12~14倍)明显高于酒精(7~8倍)或雌激素(2~3倍)单独作用组( P<0.01);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组MCF-7细胞系(2~3倍) 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明显低于未转染组(6~8倍)(P<0.01)。结论酒精诱发乳腺癌过程中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依赖于ER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及 Bcl-2、Bax 的影响。方法:5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对照组(B)、阿托伐他汀组(C)、尼可地尔组(D)、联合后处理组(E)],采用“二线二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按照实验设计方案给药,记录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血液标本,试剂盒检测 CK、cTnI。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双色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Bcl-2、Bax。结果:(1)再灌注2 h,C~E 组 LVSP 高于 B 组(P <0.05),±dp/dt max 高于 B 组(P <0.01),而 LVEDP 低于 B 组(P <0.01)。其中,C、D 组无显著性差异, E 组 LVSP、±dp/dt max 均高于 C、D 组(P <0.05),LVEDP 显著低于 C、D 组(P <0.05)。(2)再灌注2 h,B~E 组 CK 与 A 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1),B 组最高(P <0.01),D 组高于 E 组(P <0.01);再灌注2 h,B~E 组 cTnI 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 <0.05);C~E 组显著低于 B 组(P <0.01),E 组与 C、D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3)电镜显示 C~E 组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4)B~E 组 BCL-2 mRNA表达较 A 组增高(P <0.05),其中 C~E 组 BCL-2 mRNA 表达又较 B 组增高(P <0.01);B~E 组 Bax mRNA 表达较 A 组增高(P <0.05),其中 C~E 组 Bax mRNA 表达又较 B 组减少(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 BCL-2、Bax mRNA 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茵山莲颗粒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微量泵静脉注射注射用生长抑素,首次100μg,而后以50μg/h匀速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茵山莲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呕吐、腹胀、高热、无便、上腹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肪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山莲颗粒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生化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针刀、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肩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实验组(n=75),对照组予以针灸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臂丛麻醉下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2.7%,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针刀、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纤维蛋白原(FIB)、CD62p、蛋白C(PC)、D-二聚体(D-D)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检测35例AMI患者、28例胸痛非AMI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FIB、CD62p、PC、D-D以及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RAgI)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患者FIB、CD62p、D-D、全血粘度及nAgI水平显著高于胸痛非AMI组和正常对照组;死亡组FIB、D-D及CD62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组,恢复期组显著低于急性期组;恢复期组FIB、D-D、CD62p和血流变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除PC外,发病时间〉6h组、CD62p升高组及PC降低组的其余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IB升高组各指标均高于CD62p升高组及PC降低组;以上各组中,PC水平升降均与FIB、D-D、CD62p以及RAgI水平呈显著相反的变化。在各种判断组合中,D-D以及CD62p+PC+FIB组合阳性率最高(100%),其次为包括CD62p和PC的所有组合(91.5%)。D-D、CD62p、FIB以及RAgI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P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凝状态与AMI之间相互关联;活化血小板、低PC及高FIB血症是导致AMI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更加重要的因素;D-D在判断AMI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