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946例被告知HIV阳性的感染者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调查其一般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被告知HIV阳性检测结果后的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结果 调查对象经吸毒感染占22.1%,经性传播感染占69.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4%;655人过去6个月发生过性行为,平均安全套使用率为55.3%;97人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民族(OR=5.61,95%CI=1.66~18.94)、免费安全套的可及性(OR=0.33,95%CI=0.13~0.85)、家庭人均月收入(OR=0.26,95%CI=0.10~0.69)等因素与最近1次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有关.结论 知晓自己感染状态的HIV阳性人群艾滋病知晓率普遍较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时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甚至不使用安全套,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03.
云南省德宏州1039例成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德宏州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宏州5个县市2004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H期间规范HAART的10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情况.数据行卡方检验或F检验.结果 10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611例,女428例,平均年龄(37.0±9.9)岁,平均治疗(22.41±12.69)个月.其中781例患者病毒得到完全抑制,HIV载量<50拷贝/mL,占75.17%.接受HAART 6~12、13~24、25~36个和≥37个月时,病毒完全抑制率分别为76.95%、76.49%、70.65%、77.73%,不同治疗时间病毒完全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646,P=0.194).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64.93±118.05)×106/L,接受HAART 6~12、13~24、25~36和≥37个月时分别为(330.85±201.73)×106/L、(356.24±205.49)×106/L、(434.53±250.65)×106/L和(396.31±202.62)×106/L,其中治疗时间为25~36个月和≥37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治疗时间段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23,P<0.01).随访102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情况,其中927例出现免疫学应答,占90.88%.病毒学应答和免疫学应答均成功者717例,占70.29%,均失败者40例,占3.92%.结论 云南省德宏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HAART有较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1989- 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20年病死率及死因变化。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2010年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1989-2010年共报告现住址及户籍地为德宏州的HIV/AIDS 13493例,其中HIV8569例,死亡2036例;AIDS 4924例,死亡2251例。少数病例已存活达15~20年。2004年以前报告的发病病例中,死亡病例数高于存活病例数,而此后历年报告的发病病例中,存活病例数则高于死亡病例数。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的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89-2010年的20年间则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3年该比例均高于10.0%,2003年达到最高的18.9%,此后逐年稳步下降,2010年该比例为5.8%;而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的比例则自2007年起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比例下降,其中,曾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至2010年时分别达到89.9%和25.5%。结论德宏州HIV/AIDS病死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扩大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仍是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农村地区应加强AIDS死因监测。  相似文献   
105.
MRI领域近年来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磁共振介电特性成像(MR EPT)技术能通过检测射频场分布,实现活体组织介电特性断层成像。作为MR EPT技术基础之一的磁共振射频场映像(B1 mapping)技术,其B1场成像的质量直接影响着MR EPT算法的精度,因而准确、稳健的B1 mapping技术对于后续的MR EPT算法至关重要。研究双角度法 (DAM)和快速预饱和法(satTFL)两种基于磁共振信号幅值的B1 mapping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体模和人体头部MR扫描中的应用,并利用FDTD仿真分析上述两种B1 mapping技术的B1场缩放系数(Ri)和平均相对差异系数(MRD),发现在低介电特性体模和脑白质B1场成像中,利用FDTD仿真获得的B1场缩放系数Ri与采用上述两种B1 mapping技术获得的实际B1场缩放系数Ri差异较小,它们的MRD在10%以内;然而在高介电特性体模和脑脊液B1场成像中,采用DAM方法获得的B1场缩放系数Ri要高于采用satTFL方法获得的B1场缩放系数Ri,且有DAM的MRD高达21%。研究的结果可为不同介电特性组织的B1场成像选取合适的 B1 mapping技术提供参考,为推动MR EPT技术的实用化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分析3例SARS患者胸部X线特点,以期为临床综合诊断SARS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7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2003-2007年吸毒和暗娼人群监测数据等资料,并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7日开展专项调查,对暗娼、嫖客、感染者及其配偶、关键知情人等共计685人进行定性访谈,了解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年1月1日-9月20日报告的163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患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占52%.586例经性传播感染的人群中,40.6%有商业性性行为,28.6%有婚外非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低于30%.2003-2007年暗娼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娱乐场所暗娼HIV阳性检出率为3.3%~5.5%,最近1个月与客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29.4%~84.4%,但与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9.5%~34.8%.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0%,但在部分预防知识上仍存在误区.结论 目前性传播已成为德宏州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卖淫、嫖娼、姘居、多性伴、随意性行为等现象普遍存在以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是导致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经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德宏自治州跨境婚姻人群艾滋病相关公共卫生服务现况及其年龄差异。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17年5月-2019年6月,招募德宏州所有跨境婚姻人员开展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并纳入分析32 182人,年龄15~85岁。曾接受过艾滋病检测服务、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近1年得到关怀帮助和参加新农合比例分别为57.8%、92.7%、6.5%和94.5%;其中后三项存在年龄差异(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曾接受过艾滋病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51~85岁:OR=0.71,95% CI:0.63~0.81)、女性(OR=1.14,95% CI:1.03~1.25)、地区(陇川:OR=6.30,95% CI:5.72~6.93;梁河:OR=1.27,95% CI:1.11~1.44;盈江:OR=0.88,95% CI:0.82~0.94)、傣族(OR=1.60,95% CI:1.50~1.72)、婚姻登记(办理边民通婚登记:OR=0.60,95% CI:0.56~0.65;未办任何手续:OR=0.66,95% CI:0.62~0.70)、结婚年数(4~5年:OR=1.21,95% CI:1.12~1.31;6~60年:OR=1.30,95% CI:1.22~1.39)、近1年未得到关怀帮助(OR=0.64,95% CI:0.58~0.71)、未参加新农合(OR=0.58,95% CI:0.52~0.65)。  结论  德宏州跨境婚姻人群艾滋病相关公共卫生服务总体实施较好。但是,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比例相对较低,需在个别人群和县市加强检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HIV基因亚型,了解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提取核酸,使用RT-PCR法对HIV基因gag、envpol进行反转录扩增,直接测序扩增产物,综合分析3个基因的测序结果,确定最终基因亚型。结果 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1 112例,成功测定基因亚型的感染者860例。C亚型所占比例最大(占33.6%,289/860);其后为独特重组(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s)(占28.4%,244/860)、CRF01_AE(占18.6%,160/860)等亚型;URFs中主要包括4种形式的重组,其中以CRF01_AE和C亚型重组为主。缅甸籍感染者的亚型分布与民族和传播方式相关。结论 德宏州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主要集中在C、URFs和CRF01_AE亚型,URFs分布依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5年1-11月新报告HIV感染者亚型,掌握德宏州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德宏州2015年1-11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且血浆量在200 μl以上的标本进行核酸抽提,使用RT-PCR方法对HIV的gag、envpol 3个基因进行反转录扩增,所得产物直接测序,确定亚型型别。结果 2015年1-11月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963例,成功测定HIV亚型的感染者499例。独特重组(URFs)比例最大(27.1%,135/499);其后为C(26.7%,133/499)和CRF01_AE(19.2%,96/499)等亚型。URFs中主要包括4种形式的重组,其中以BC亚型重组最多。中国籍和缅甸籍感染者的亚型分布特征不同,传播方式是唯一与中国籍和缅甸籍感染者亚型分布有关联的因素。结论 德宏州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亚型分布复杂,URFs首次居分布首位。中国籍和缅甸籍感染者亚型分布有差异,但主要受HIV传播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