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05篇
  1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41.
胡椒碱对SF-2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对其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胡椒碱对草地贪夜蛾SF-21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对昆虫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胡椒碱处理SF-21细胞后,用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改良微波Giemsa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形态学改变,用冲击式测试法检测细胞生长率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胡椒碱处理24h后,对SF-21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95.37μg/m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胡椒碱浓度在10μg/ml以上时可诱发SF-21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低浓度胡椒碱(5μg/ml)对SF-21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浓度胡椒碱(10、20、40μg/ml)则对SF-2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药物作用后,受抑制的细胞又重新恢复生长、分裂。结论胡椒碱对昆虫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杀虫剂的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42.
启发式教学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免疫学理论抽象、深奥、难理解,是学生公认的难学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在免疫学实验改革之路上的探索与尝试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3.
张硕  朱江  戴继宏 《中国基层医药》2005,16(1):1075-1076
经皮穿刺活检作为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影像科医师的重视.现对68例肺外周型病变、纵隔及胸膜病变的经皮穿刺活检情况作一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观察局麻单孔腹腔镜双极电凝输卵管绝育术与经腹近端抽芯包埋输卵管绝育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内14个县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行上述两种输卵管绝育术妇女各100例,测定卵巢基础激素(FSH、LH和E2)。结果:共133例研究对象进入观察,其中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组82名,年龄28.84±4.02岁;开腹输卵管绝育术组51名,年龄27.61±4.20岁。两组术后1个月的卵巢基础性激素平均水平无统计学改变;术后1个月基础FSH≥10U/L、基础FSH/LH升高2的比例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近期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输卵管绝育术。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01—2010-12收治的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组(观察组)13例以及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13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认知功能障碍、癫疒间等症状。经影像学诊断,8例病变局限于胼胝体内,11例出现侵犯额叶,3例病灶侵犯侧脑室壁,2例侵犯边缘系统脑组织,2例侵犯顶叶。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显著多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应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胼胝体前部胶质瘤以高级别胶质瘤为主,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6.
47.
李超  陈桂明  彭冰  王建国  朱江  李重  孔庆志 《广东医学》2016,(17):2597-260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中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的影响及防治急性放射性肺炎( R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局部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同步GSH,对照组36例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放疗前及放疗40~50 Gy时分别腹腔动脉取血,离心分离上清液-80℃冻存,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及TGF-β水平。根据RTOG放射性肺损伤标准进行评价,观察两组RP出现时间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16.22%(6/37)和33.33%(12/36),观察组和对照组2~4级RP发生率分别为5.41%(2/37)和25.00%(9/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RP出现时间分别为(47.23±17.45)d和(78.45±23.52)d,中位时间分别为47 d和78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3,P=0.001)。观察组放疗前、后IL-6、TNF-α、TGF-β分别为(68.12±19.23)pg/mL、(56.23±23.21)pg/mL、(32.42±6.21)和(21.12±4.32)pg/mL、(5108.34±283.43)pg/mL、(4220.51±584.19) pg/mL;对照组分别为(64.12±11.23)pg/mL、(77.23±18.21)pg/mL、(31.42±8.21)和(51.12±4.32)、(5212.34±310.52)pg/mL、(5949.92±545.97)pg/mL,两组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GSH能下调血浆中IL-6、TNF-α及TGF-β的表达水平,降低2~4级RP的发生率,减轻RP的严重程度,延迟RP的发生时间,可有效预防RP。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和实践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治疗模式,强化管理是保证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经济、有效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我中心门诊和病房的糖尿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对象分普通组和强化管理组,按照强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病情控制情况和经济情况.结果强化管理组的糖尿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强化管理组的血压控制与普通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强化管理组的血脂、体重及腰围与普通组相比无明显差别.随访及复诊情况强化管理组明显较好.强化管理组医药费也有明显降低.结论糖尿病强化管理是保证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经济、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与发病情况评估,为进一步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来自4个临床分中心的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子宫位置、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结果 368例被调查者中,子宫前位258例(70.11%),中位20例(5.43%),后位90例(24.46%)。对痛经疼痛程度进行分析,中度疼痛者以子宫前位最多;重度疼痛者以子宫后位最多。对痛经伴随症状(出现频次在50%以上的症状)进行分析,不同子宫位置患者均有全身症状(乏力)和精神症状(忧郁),前者高于后者。子宫前位和中位还伴有局部症状(腰背痛、腿痛)和消化症状(食欲不振),而子宫后位者上述局部症状和消化症状不显著。结论子宫位置可能对痛经疼痛程度、痛经伴随症状有影响,且可能与相关经脉脏腑有关系。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 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CK-MB,c Tn I、BNP。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多巴胺用量[(2.21±1.21)μg/(kg·min),(1.32±0.79)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μg/(kg·min),(3.21±0.96)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 Tn 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 Tn I明显较T0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