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2021年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通州区6个社区、6个村庄的≥60岁老年人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通州区≥60岁老年人完成新冠疫苗一针接种率70.92%,完成二针接种率67.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65,95%CI:1.95~3.59)、外出购物休闲频率(OR=3.55,95%CI:2.37~5.32)、慢性疾病(OR=0.47,95%CI:0.34~0.66)、健康状况自评(OR=8.83,95%CI:4.70~16.57)、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和免费政策认知情况(OR=2.58,95%CI:1.50~4.43),对疫苗安全性看法(OR=3.42,95%CI:1.93~6.05)是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新冠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强调新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化老年人绿色通道服务能力,提高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部分经济收入不同的地区开展相关调查,共调查130个村和居委会,1025名儿童,其中城镇儿童236人,农村儿童789人.结果显示四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平均为85.37%,在城市和农村经济较好地区均>85%,而在农村最贫困地区则只有79.09%;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平均为38.34%,在城市及农村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明显差别,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增高,城市为69.07%,农村平均为29.15%.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地理地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入保率、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冷链运转次数、儿童出生地点(家中或医院)等.由此表明,甘肃省农村的最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比较薄弱,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基础上,政府要增加对这些地区计划免疫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科学管理;加强对民众的文化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从全方位入手,才能改善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儿童是我国控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策略优先考虑的免疫对象.自大规模接种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3].但自儿童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后,长期的免疫效果如何,对接种后是否会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而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一直被关注也存在争议[4-6].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例年均无形费用以及占总费用的比例和影响因素,探讨无形费用的调查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例进行面对面询问,比较支付意愿法三种引导技术获得的无形费用数值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无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开放式估价和重复投标式相结合调查得到564例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年无形费用均值为54 320.4元,占总费用的比例为53.0%,高于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为38.5%和8.5%),即乙肝相关疾病无形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较高.无形费用占患者和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2.6%和67.6%,形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开放式估价、开放式估价和重复投标式结合、支付卡式三种引导技术的反映率分别为55.9%、76.6%和74.7%;综合比较发现,开放式估价和重复投标式结合技术获得的结果较为合理.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的无形费用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不明显;无形费用12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中,医院类型和是否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论 在降低乙肝相关疾病直接和间接费用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无形费用;支付意愿法中开放式估价和重复投标式结合作为乙肝相关疾病无形费用调查的引导技术较为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intangible cost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diseases, so 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elici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health economics-related information by trained investigators,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TP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intangible cost while an open-ended question format, together with iterative bidding game and payment card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elicit WTP for the hypothetical cure of hepatitis B-related diseases. A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was determined to identify those factors potentially affecting the intangible cost. Results A total of 564 subjects from 641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inclusion of this study. The average annual intangible cost of patient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diseases was 54 320.4 Yuan (Ren Minbi).The intangible cost accounted for 53.0% of the total cost, which was much more than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38.5% and 8.5%, respectively). Among annual personal and the household income of the patient, proportions of intangible cost were 262.6% and 67.6% respectively,suggesting that the patients were under huge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sponse rate of the approach, combined open-ended questions with iterative bidding game, was the highest (76.6%) among the three elicitation formats.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being gathered, the approach seemed to be more reasonable. Further studies were needed to examine the results yielded from other WTP elicitation formats. We also noticed that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but not with the intangible cost. Data from the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s of hospital and commercial medical insuran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ost. Conclus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intangible cost of hepatitis B-related diseases. The approach regarding the combination of open-ended questions with iterative bidding game should be recommended when carrying our further WTP studies of this kind.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发病情况。方法在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NotificableDiseaseReportingSystem,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标本采集,对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l-HepatitisBVirus(HBV)Surface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toHBVCoreAntigen,Anti.HBc)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bodytoHepatitisAVirus,Anti—HAV)IgM检测。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299.2008)对病例进行诊断,评价乙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分析急性乙肝发病水平。结果2008~2010年,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NNDRS报告的631例急性乙肝中,只有223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5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4536例慢性乙肝中,406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63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乙肝(含急性、慢性、未分类)病例中,9%~15%为急性乙肝,67%~82%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估算发病率从2008年的7.34/10万下降至2010年的3.86/10万。结论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存在分类诊断错误,报告数据不能反映乙肝真实的发病水平。有必要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299.2008)规范乙肝病例报告,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提高乙肝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中国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及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和戊肝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三种疾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7~2011年甲肝、戊肝、菌痢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4/10万、1.72/10万、21.8/10万。甲肝近40%的病例为〈15岁儿童,病例主要为农民和学生,无明显季节性;戊肝75%的病例〉40岁,病例主要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发病2~5月居多;菌痢40%的病例为〈10岁儿童,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7~9月居多。结论甲肝病例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戊肝和菌痢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中国甲肝、菌痢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与预防接种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欧洲五维五水平量表(EQ-5D-5L)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省3家医院中连续调查HBV携带者、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非活动期、CHB活动期、代偿性肝硬化(Compensated Cirrhosis,CC)、失代偿性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各至少100名。病人自填调查表。一周后对住院病人进行复查,询问医生了解病人病情的转归。采用日本模型获得不同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HRQoL),进行效度、信度、敏感度和响应度的评价,使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初次调查645人,复查183人。HBV携带者、CHB非活动期、CHB活动期、CC、DC和HCC病人的HRQoL均数分别为0.813、0.808、0.771、0.763、0.699和0.661;除HBV携带者与CHB非活动期、CHB活动期与CC外,不同HBV感染状态HRQo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CHB非活动期外,其他HBV感染状态的HRQoL与视觉模拟标尺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对病情稳定的各类病人,前后两次调查HRQo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内相关系数较高;量表存在一定程度的天花板效应;对病情好转的各类病人,第二次调查的HRQoL均显著升高。结论EQ-5D-5L适用于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和响应度,但敏感度较低,对轻症病人有一定程度的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88.
甘肃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有效控制麻疹 ,甘肃省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首次在天水、定西地区 7个县对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为评价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 ,对部分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表明 :MV强化免疫前 <15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仅为6 0 5 6 % ,几何平均倒数滴度 (GMRT)为 5 0 2 6 2 ;MV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 91 5 8% ,GMRT为 16 0 9 90 ,抗体阳转或≥ 4倍增长率为 6 8 6 5 % ,高抗体 (≥ 1:32 0 0 )比例由 9 91%上升到 4 6 0 4 %。本次MV强化免疫的开展 ,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 ,对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9.
冷链系统是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冷链系统的管理、运转方面都在不断摸索管理经验 ,为了掌握冷链系统的管理现状 ,各地虽然对冷链系统的运转情况都做了相应的调查。但每次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只能是横断面的情况 ,不能掌握两次调查间隔内以及每年冷链系统的管理和运转现状 ,为适应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 ,准确、及时、动态地对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的现状进行监测 ,以便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冷链设备 ,甘肃省在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 (JICA)中国加强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支持下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了计划免疫冷链系统…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2χ=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2χ=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