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来我院52例头颅MRI显示有脑白质病变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偏头痛52例中发现病灶101处,多部位(2个以上)改变者11例(21%),2个部位改变者23例(44%),多见于具有先兆偏头痛及头痛发作频繁和持续时间较长者;病灶两侧对称性改变者6例(11.5%).结论 对部分偏头痛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对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偏头痛应重视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1、5、10、15、20、25、30、35℃和40℃水中逸蚴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1、10、20、30℃和40℃水中,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其中云南螺逸蚴的最适水温为20~35℃,江苏钉螺则为15~35℃.在温度为1~40℃水中,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100.0%,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83.3%.结论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提示冬季人畜接触有感染性钉螺存在的滩块附近的水体仍有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李洪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949-4949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卵巢炎为特征。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1-2]。我国的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区的牧区该病曾一度流行,其他北方地区也有散布。人感染布氏杆菌病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因该病无特殊临床特征,确诊需要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现将笔者诊治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膜脑炎死亡病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相继推出以“健康为中心”的体检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健康体检机构主要为健康人群提供体检服务,并且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年病死率高达70%~86%,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的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以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核苷类药物可以达到此目的.现将2004~2010年服用核苷类治疗2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认知功能指标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10 min(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进行时(T2)、手术结束后(T3)]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前,手术完成后1 d、3 d、5 d后连线试验(TMT)完成时间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等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在麻醉前后变化以及NGF、BDNF在血清中分泌水平变化差异以判断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 在T0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T1、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麻醉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后,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1d、3 d 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手术结束后5 d较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NGF、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术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通过七氟醚静吸复合方式进行麻醉可使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分泌的NGF、BDNF含量降低,手术完成3 d内其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5 d内可回至麻醉前状态,说明其影响具有可逆性,但仍需在麻醉后给对各种体征进行监测以避免麻醉所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杀钉螺螺卵和幼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氯硝柳胺悬浮剂(SCN)杀灭钉螺螺卵、幼螺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效果。方法分别称取SCN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采用实验室螺卵、幼螺浸杀法,并比较两者对杀灭螺卵和幼螺的不同效果。结果SCN0.25mg/L浸杀螺卵24h,螺卵死亡率为100%;WPN0.50mg/L浸杀24h,螺卵死亡率为100%。SC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506、0.0496、0.0473mg/L;WPN浸杀螺卵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30、0.0962、0.0869mg/L。SCN和WPN0.25mg/L浸杀幼螺死亡率均为100%;SC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0625、0.0474、0.0442mg/L;WPN浸杀幼螺24、48、72h的LC50值分别为0.1088、0.0825、0.0825mg/L。结论氯硝柳胺悬浮剂对钉螺螺卵、幼螺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费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3种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低度流行区应用的费用-效果。方法 在江苏省江滩型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选择一自然人群,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双面胶纸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进行检测。以粪便孵化法和改良加藤氏法阳性确诊病人作为金标准,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费用-效果。结果 3种方法总费用相近,DDIA每查出1例血吸虫病人的费用和漏检病人造成的损失分别比ELISA少7.17%和200%,查出1例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费用和人均检查费用分别比ELISA多5.8%和23.16%。DGS—COPT各项费用均比DDIA和ELISA为高。粪检阳性者中,DDIA、DGS—COPT和ELIS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4%、72.2%和83.3%。结论 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探讨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在影像方面的差别.方法 以2007-07~2008-09在本院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完成MRI检查,收集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分析DWI异常.结果 共68例TIA患者入选,其中30例(44%)患者DWI异常(阳性);19例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16例DWI阳性(84%);DWI阳性率随时间的延长增高.结论 依据TIA传统定义24h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更多发生DWI异常,具有脑实质缺血性损害,支持TIA新定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