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比较盐酸氟西汀、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二者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经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确诊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西汀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以及二者结合治疗组,然后根据HAM-D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2、4、8周与治疗前相比皆显著下降(P<0.05),停止治疗后两周,盐酸氟西汀组HAM-D评分较治疗后8周明显回升(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起效明显早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停止后2周认知行为疗法相对效果更持久、更稳定。盐酸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同时达到起较快且持久、稳定的作用,可以成为治疗PSD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食源性食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例经食管镜、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与X射线平片、食管镜检等,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0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骨、鸭骨、鱼骨片、鱼刺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异物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度能清楚显示,且定位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异物检出率较X射线平片、食道镜检高,同时可评价食管损伤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全方位展示异物与食道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食源性食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例经食管镜、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NIP)、容积再现(VR)与X射线平片、食管镜检等,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0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骨、鸭骨、鱼骨片、鱼刺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异物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度能清楚显示,且定位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异物检出率较X射线平片、食道镜检高,同时可评价食管损伤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全方位展示异物与食道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由广西医科大第一、第四附属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病例28例,联系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总结脂肪肉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 28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总检出率为71%(20/28,71%),其中硬化型、粘液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2,0%;5/10,50%)。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均可见CT值0-20HU的"粘液成分"(10/10,100%)。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内测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均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且各期两两比较P0.05),但肿瘤内测量区的强化更明显;单独分析粘液型脂肪肉瘤,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各期两两比较,平扫与动脉期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扫与静脉期、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部分亚型脂肪肉瘤CT检查脂肪成分少见,一些粘液型脂肪肉瘤平扫表现为良性囊肿,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45.
<正>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临床上一些特殊形态的心电图图形可以预示高发的猝死事件,这些图形被称为猝死预警心电图,"巨R波型"ST段抬高被认为是猝死预警心电图之一[1]。为此,笔者回顾分析6  相似文献   
46.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40年代中期链霉素问世以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简称氨基甙类),已成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武器.本类抗生素的重要贡献是用于控制需氧的革兰阴性细菌,假单胞菌属与结核菌属等的感染.但是,他们是有剂量依赖性的毒性反应,使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从而促使人们去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其他类抗生素.然而,到目前为止氨基甙类仍继续广泛使用与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和腺瘤的CT表现,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7例、腺瘤31例,对2组病例的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是否见肿瘤血管及坏死囊变等.结果 嗜铬细胞瘤最大直径平均(52.2±20.2) mm,腺瘤最大直径平均(27.8±17.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部分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嗜铬细胞瘤均高于腺瘤(均P<0.05).17例嗜铬细胞瘤,14例(82.4%)可在动脉期于肿瘤周围或肿瘤内见到肿瘤血管,12例(70.6%)可见坏死囊变,肿瘤边缘均未见环形或弧线样强化;31例腺瘤,3例(9.7%)见肿瘤血管,2例(6.5%)见坏死囊变,10例(32.3%)见环形或弧线样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与腺瘤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MSCT双期增强扫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扫描动脉期是否可见肿瘤血管是两者的鉴别点之一.  相似文献   
48.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泵入.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 sCD40L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CRP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hs-CRP和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sCD40L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介入术后的水平(P<0.05).结论 替罗非班除了具有强化抗血小板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挥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9.
小儿1970份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本院住院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有关患儿取血培养,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1970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94株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并以麦皮葡萄球菌居多,其次为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假单胞菌占多数,其次为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率较低;革兰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阳性者以小婴儿为主;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儿多数伴有较严重的原发病或并发症,临床经过较为凶险。结论 CNS是引起小婴儿菌血症、败血症的首位因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病情较危重,应加强抗感染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0.
流感嗜血杆菌分型及抗菌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