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 为协同人白细胞介素(IL-2)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抗原的生物学功能,探索治疗慢性乙肝的特异性免疫药物。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HBV完整前S抗原和IL-2的嵌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IL-2-前S抗原融合蛋白。结果该融合蛋白保留了IL-2和前S抗原天然分子的生物学活性,能维持白细胞介素2依赖株细胞增殖,其比活性约10~7U/mg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与前S1和前S2单克隆抗体结合及与多聚人血清白蛋白(PHSA)结合,说明其具有相应抗原表位及受体。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前S抗体的效价分别是单独的前5抗原、前S抗原与IL-2的混合物及MS-2-前S融合分子的13、9和11倍多。结论IL-2.前S抗原融合蛋白能增强前S抗原的免疫原性,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另外,IL-2-前S抗原融合蛋白在人体内具有双重导向作用,可能成为新一代慢性乙肝和肝癌的免疫治疗剂。  相似文献   
62.
利用基因融合和基因工程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表达抗原“a”决定簇基因片段,插入白细胞介素3融合表达载体PMT-hIL3中,成功构建了MS2-a嵌合基因表达质粒PMT-a,表达效率高达28%,表达产物经ELISA测定,具有“a“决定簇抗原性,可用作进一步开展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治疗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63.
TFAR19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TFAR19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AR19蛋白在7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其中浆液性腺癌33例,粘液性腺癌1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其他类型卵巢上皮性癌22例),33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其中浆液性腺瘤18例,粘液性腺瘤13例,其他良性肿瘤2例)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9.24%的卵巢上皮性癌、81.82%的正常卵巢上皮、75.76%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TFAR19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卵巢上皮性癌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上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FIGO分期(1986年)卵巢上皮性癌中强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FIGO I期:80%,FICOⅡ期45.45%,FIGOⅢ期31.25%,FIGOⅣ期30%;不同组织学分级卵巢上皮性癌中TFAR19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G1期62.5%,G2期50%,G3期29.79%;卵巢粘液性癌组织中TFAR19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浆液性腺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结论TFAR19蛋白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随FIGO分期与组织学分级升高,TFAR19蛋自的表达下调。TFAR19蛋白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细胞凋亡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4.
为了协同白细胞介素- 2( I L- 2) 和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前 S 抗原(pre S) 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用基因重组方法将表达 I L- 2pre S 的质粒p C W I I P 转染 Cos - 7 细胞。该细胞分泌表达的 I L- 2pre S 融合蛋白保留了 I L- 2 和pre S 抗原天然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且能增强pre S 抗原的免疫原性,产生协同作用,促进机体免疫应答。这可能为 H B V 持续性感染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中的表达及其对重组痘苗病毒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NEOCK11β75IL6和重组病毒RVJ123,通过两步重组构建能同时表达IL-6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PVJ123ΔCK11β75IL6。免疫动物并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Southern blot证实痘苗病毒C、K片段间基因缺失的同时伴有IL-6基因的插入,IL-6和HBsAg可同时表达。鼻腔吸入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白兔,ELISAPOT实验证实免疫后两周小鼠肺淋巴细胞的抗-HBsAg IgA、IgG抗体分泌细胞(ASC)数比对照组(RVJ123ΔCK11β75)显著增加,并可在小鼠血液、肺浸出液以及新西兰白兔血液、肺浸出液、其他分泌液样品中检测到抗-HBsAg的特异性的IgA、IgG抗体。与对照组相比,IgA、IgG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滴度提高。结论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中表达的IL-6可增强其诱导的免疫反应,为细胞因子IL-6作为有效的载体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6.
人源化IL—2免疫毒素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人白细胞介素2(IL-2)和人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的融合蛋白(IL-2-Ang)。活性检测证明,它具有IL-2免疫毒素的作用,在体外可以杀伤IL-2依赖性CTLL细胞株和经ConA活化的小鼠脾脏IL-2R阳性细胞。在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中,IL-2-Ang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实验中,IL-2-Ang注射小鼠可使其抗原活化的脾细胞数量减少。由于IL-2和Ang均为正常人体成分,IL-2-Ang融合分子作为人源化免疫毒素可望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及7侧健康志愿的关节液进行了TGF-β1的检测。结果:7侧健康志愿关节的关节液中未能检测到TGF-β1的存在。结果紊乱类14侧中只有4侧呈阳性结果,而骨关节病类17侧中有16侧检测到TGF-β1的存在。二的差异具有显性。健康志愿的关节液中TGF-β1水平与颞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胃炎患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其和胃内Hp的基因型异同。方法:依据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和鉴定32例慢性胃炎患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12份菌斑/6牙/人)中的Hp,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菌斑和胃内Hp的基因型异同。结果:有27例患至少一份牙菌斑中检出Hp,共计384份菌斑有113份(29.4%)检测出Hp,龈下菌斑中Hp检出率(37%)显高于龈上菌斑(21.95)(P<0.01)。同一家庭4例患中有3例菌斑与胃内Hp的SSCP带型相同,4例患菌斑中至少有一种相同SSCP带型的Hp.结论: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决定簇,方法和结果 采用PCR技术,以HBVayw2亚型为模板,扩增HBsAg“a”决定簇(123-147aa)基因片段(85bp)经HindⅢ酶切后,克隆到质粒载体PMT-hIL3中,成功构建了PMT-a重组质粒,结论 经42℃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28%,分子量16000,具有“a”决定簇抗原性。  相似文献   
70.
自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project,HGP)启动至2006年5月人类一号染色体的测序结束川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完成。伴随其他诸多物种基因组的解读,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点也已转向功能基因组学,这是一个隐藏着巨大产业化潜能和经济效益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据2008年人类基因及转录本数据库(H-invitational database,H.InvDB)统计,迄今已注释的人类编码基因为34057个,而有功能的基因只有12404个㈦。因此,大量人类新基因及其蛋白功能的开发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