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道夫受体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是对清道夫受体A(SR-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在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100 ng/ml)和重组白介素(rhIL) 4(20 ng/m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50~100μmol/L普伐他汀孵育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 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Th2 [白介素(IL)- 12、干扰素(IFN) γ/ IL- 2、IL- 10]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普伐他汀处理的DC可下调CD80、CD86、HLA DR和CD1a的表达,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减弱,明显抑制DC- Th1 细胞因子IL -12 和IFN -γ的分泌(P<0.05),但对Th2细胞因子IL -2 和IL -10水平无明显影响。100μmol/L甲羟戊酸可逆转普伐他汀的作用。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DC的成熟和免疫活性,此作用与甲羟戊酸途径有关。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免疫调节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基因的影响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然后用不同浓度葡萄糖 (0、5、2 0、5 0和 80mmol L)制备的糖基化终产物 BSA(2 0 0mg L)干预 2 4h和用葡萄糖浓度为 5 0mmol L孵育的糖基化终产物 BSA干预 0、12、2 4和 36h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葡萄糖浓度 2 0mmol L、5 0mmol L和 80mmol L孵育的糖基化终产物都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的表达 ,其中 5 0mmol L组作用最明显 (P <0 .0 0 5 ) ,干预 12h、2 4h、36h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表达均较未干预组明显增加 (P <0 .0 0 1)。结果提示 ,糖基化终产物促进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并在同期接受急诊PCI、但未植入IABP的402例AMI患者中随机入选25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IABP组患者平均球囊反搏时间(118.7±75.2)h,所有患者在植入IABP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值在第4天降至最低,拔除IABP后3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均值无显著变化。IABP组有13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0×109/L,对照组有2例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组间差异显著(52.0%vs.8.0%,P=0.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2%vs 24%,P=0.754)。IABP组血小板显著减少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小板未减少者(46.2%vs.8.3%,P=0.046);IABP组死亡患者血小板下降至<100×109/L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者(85.7%vs 38.9%,P=0.000)。结论 :IAB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约50.0%患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小于100×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出血直接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 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50 μg/L)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MDCs,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糖基化-白蛋白(AGE-BSA)对MDCs RAGE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FN-γ和IL-12的浓度。 结果: AGE-BSA诱导DCs RAGE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明显促进了DCs IFN-γ和IL-12的分泌(P<0.05)。BSA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AGEs能够上调DCs RAGE的表达,并且促进了DCs IFN-γ和IL-12的分泌,这可能是糖尿病通过DC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基化终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基化终产物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不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索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L-1)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ng·mL-1)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MDCs,用200μg·mL-1AGE-BSA干预DCs0,10,20,30,40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即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AGE-BSA刺激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20min达到高峰,30min后开始下降,并且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抑制了AGE-BSA促进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结论:AGEs能够激活MAPK信号途径,其中Jnk信号途径与RAGE的表达有关,这可能是AGEs通过树突状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刘乃丰  贾庆哲 《中国微循环》2002,6(5):F003-F004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之间的变化。方法对照组23例,男14例 ,女9例。为健康查体者 ,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无胸痛、胸闷、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糖尿病组32例 ,男13例 ,女19例。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 ,血糖浓度升高 ,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胸痛、胸闷和冠心病病史 ,查体未见心脏异常体征 ,心电图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其中部分病例冠脉造影阴性。冠心病组26例 ,男17例 ,女9例。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和心电图心肌缺血的表现 ,都经过冠脉造影显示严重冠脉狭窄 ,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正常。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8例 ,男6例 ,女2例。有明确糖尿病史 ,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1,同时伴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或心电图表现 ,冠脉造影证实有严重冠脉狭窄。以上各组年龄范围为40~65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糖尿病、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GEs与MCP -1的水平。结果糖尿病人血清中MCP -1和AGEs的浓度分别为(735.50±55.75)pg·ml -1和(12.43±0.52)U·ml -1,较对照组 (417.80±27.34)pg·ml -1和(8.82±0.36)U·ml-1)明显升高 (P<0.00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CP -1和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