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胆胰管支架安置在21例胆胰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于2001年12月起经内镜行胆胰管支架安置术治疗胆胰疾病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6~86岁,中位年龄54.3岁,80岁以上4例。其中腹痛12例,黄疸16例,发热6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陈旧心肌梗死等内科疾病7例。有7例曾行胆囊切除术、胆道切开取石术,其中术后胆总管残余/复发结石EST(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失败5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例,不愿再次手术;4例为胆总管结石高龄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胆总管肿瘤4例,乳头癌2例,胰腺癌4例。所有患者入…  相似文献   
22.
背景: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是实体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线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包括CYP3A5在内的CYP3A亚家族进行代谢。但关于CYP3A5基因多态性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的相关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观察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慢性肾毒性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200例肾移植后出现慢性肾毒性的中国人种患者设为肾毒组;200例肾移植至少12个月后没有出现慢性肾毒性的中国人种患者设为对照组,取两组血样和临床数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CYP3A5突变位点基因型。通过统计学分析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慢性肾毒组中CYP3A5基因型*1/*1+*1/*3(显示CYP3A5活性)和*3/*3(不显示CYP3A5活性)分别占39.5%(79/200)和60.5%(121/200);对照组中CYP3A5基因型*1/*1+*1/*3(显示CYP3A5活性)和*3/*3(不显示CYP3A5活性)分别占28.5%(57/200)和71.5%(143/2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000,P<0.05,OR=1.638,95%CI=1.078-2.48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YP3A5*1/*1和CYP3A5*1/*3是显著的引起CNI慢性肾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1.638,95%CI=1.078~2.488)。提示,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肾移植患者慢性肾毒性的遗传易感性;参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慢性肾毒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背景:供者短缺严重限制了肾移植的发展,脑死亡供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肾短缺的问题。目的:比较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短期预后情况,初步探讨脑死亡供者在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90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和移植后情况,其中80例供者为尸体供肾,10例为脑死亡供肾,比较两组受者移植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后近期生存情况(围手术期、移植后6个月)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组间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6个月生存率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早期预后无明显差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4.
背景:供者短缺严重限制了肾移植的发展,脑死亡供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肾短缺的问题。 目的:比较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短期预后情况,初步探讨脑死亡供者在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90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和移植后情况,其中80例供者为尸体供肾,10例为脑死亡供肾,比较两组受者移植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后近期生存情况(围手术期、移植后6个月)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两组间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6个月生存率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早期预后无明显差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CD4+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浓度测定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进行的180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28例患者及30例正常志愿者.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通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CD4+细胞ATP浓度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0、1、2、4周)及治疗前后(0、2、4周)受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CD4+细胞ATP浓度为(402±58)ng/ml,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的(458±196)ng/ml(P<0.05),术后1周左右降至最低,采用抗体诱导者尤其明显;2周左右开始回升,4周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抗体诱导者回升相对较慢.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CD4+细胞ATP浓度下降.且略低于术后1周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好转后(治疗后2周)ATP浓度有所回升,4周后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CD4+细胞ATP浓度可较准确地反映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有预示和监测作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6.
27.
骁悉治疗紫癜性肾炎六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侵犯肾脏所致,临床以血尿为主,目前常规激素及细胞毒等药物疗效欠佳。我们试用半量激素加骁悉(MMF)治疗6例紫疲性肾炎患者,取得较好近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男 2例,女 4例,平均年龄(21.5±10.2)岁。临床表现 四肢紫癫、血尿6例次,蛋白尿5例次,关节痛3例次,急腹症1例次。尿红细胞计数18 000-120 000个/mm。(28 300±19 400个/mm3),畸形率75%-90%。24h尿蛋白定量 0.12-16.2g。6例肾功能均正常,Ccr1.3-2 7ml/s,…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头孢曲松钠(罗氏芬)、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预防肾移植围术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肾移植术后预防感染抗生素种类将241例肾移植患者分三组,头孢曲松钠组(2gqd×7d)132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gtid×5d)36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4.5gbid×5d)73例。观察三组细菌感染发生率、副作用。结果头孢曲松钠组感染发生率18.2%,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感染率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37%;头孢曲松钠组6例感染患者予头孢曲松钠2gbid,除1例合并克柔假丝酵母菌感染死亡外,其余均治愈;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2.7%,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例感染患者剂量加至4.5gtid后治愈;三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是广谱强效抗菌制剂,在肾移植围术期预防感染疗效确切,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联合制剂,比头孢曲松钠有更好的抗感染疗效和较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9.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致敏肾移植受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肾脏移植的致敏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致敏受者接受移植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对1例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配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评估疗效.方法受者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成功进行肾移植病例,同时回顾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得到的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结果结合我们目前的病例,分析已被报道的66例(国内30例,国外36例)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发现大部分患者采用了蛋白A免疫吸附可以明显降低IgG、IgM、IgA等,PRA从术前30%~100%降低到术后30%以下,65例成功进行了肾移植.结论 Protein A免疫吸附可以清除体内免疫球蛋白疗效明显,结合免疫抑制治疗使肾移植高致敏受者成功接受肾移植,提高移植肾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0.
达利珠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排斥(AR)是肾移植早期失败原因之一。达利珠单抗(商品名:赛尼哌,罗氏公司产品)作为第一个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IL 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从而阻止急性排斥发生。本中心观察达利珠单抗对肾移植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选择2000年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