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9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应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研究特发性癫痫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对32例特发性癫痫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行MTI序列扫描.利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对图像进行基于体素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磁化传递率(MTR)的差异,并分析MTR值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双侧额中回、小脑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中央旁小叶、额上回及左侧顶下小叶MTR值降低(P<0.05).左侧小脑后叶及枕叶舌回、梭状回MTR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MTI能够检测特发性癫痫潜在的神经病理变化,为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后适应不同模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MAP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渐进缩短后适应组(GDR,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30/10-25/15-15/25-10/30s)、标准后适应组(ER,后适应处理方案为20/20s×4)和渐进延长后适应组(GIR,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10/30-15/25-25/15-30/10s)5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后适应模型.再灌注6h后每组取3只处死,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JNK)、磷酸化p38 MAPK (P-p3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 (Caspase-8)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抽血测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统计学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应用q检验.结果 三种后适应处理组均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其中GIR组最为明显,其次是ER组,GDR组最不明显.GIR组同ER组相比,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更低;P-ERK表达水平高于ER组[(1.82±0.22)vs.(1.54±0.32),P<0.05],同时P-p38[(0.82±0.26) vs.(1.63±0.24)],P-JNK[(0.76±0.28) vs.(1.33±0.21),TNF-α[(0.62±0.20)vs.(1.00±0.12)],Caspase-8[(0.61±0.21)vs.(1.00±0.30)],Cyt-c[(0.66±0.16) vs.(1.68±0.22)]表达水平低(以上P<0.05).在以上指标中渐进延长后适应组均显著优于渐进缩短后适应组.结论 渐进延长后适应较标准后适应能显著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MAPK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早期POAG组49眼,可疑POAG组23眼,正常对照组41眼进行mfERG检查,早期和可疑POAG组同时行视野检查,记录并分析mfERG的六环和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和潜时。结果早期和可疑POAG组六环和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心黄斑区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但不同组别间P1波潜时的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P1全视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P=0.003),和P1波潜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ERG一阶反应对检测早期POAG的视网膜异常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瘤苗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方法 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为顺铂组,C组为恩度组,D组为恩度与顺铂联用组,E组为瘤苗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质量情况,描绘肿瘤生长曲线,称小鼠体质量及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治疗后第23天B,C,D,E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小于A组(P<0.05),D,E组小于B,C组(P<0.05),D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E组抑瘤率分别为32.19%,55.08%,54.30%,均高于C组(21.96%)(P<0.05);A,C,E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组大于B,D组(P<0.05),B组小于D组(P<0.05)。结论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瘤苗对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优于单用顺铂治疗,且不减轻小鼠体质量。  相似文献   
55.
细胞角蛋白19(Cytokaratin 19)片段对肺癌(lung cancer)的早期诊断、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作为肺癌的新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持续胸外按压和即刻气管插管在心跳呼吸骤停采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400例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心跳呼吸暂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患者采取的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即刻气管插管之后行胸外按压的急救方式,观察组采取的是早期持续胸外按压,然后行气管插管,之后两组按照CPR常规处理措施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PR初期持续胸外按压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即刻气管插管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我国失明人口的第一位致盲原因。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糖尿病致盲的关键,完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体系是目前降低DR致盲率的有效措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管理中,筛查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经验,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综合眼保健(IPCEC)体系,为优化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8.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7例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单纯氩激光治疗。9例脉络膜膜务管瘤合并视网膜明显脱离,视网膜下积液较多者,采用巩膜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联合氩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后13例的瘤体萎缩或缩小,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减少,视力幸或保持不变,单纯激光治疗组,有效率为71.4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结论: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浅脱离者,  相似文献   
59.
巩膜扣带术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最早源于板层巩膜缩短术,后又发展为巩膜层间填压和巩膜外加压,其共同的目的都是形成一个内陷的巩膜嵴,这一方面利于视网膜复位、封闭视网膜裂孔,另一方面可以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1].巩膜扣带通常分两类,第一类局部巩膜扣带,分放射状和圆周状两种,主要适于裂孔较集中或锯齿缘截离的病例,优点是对眼球损伤小;第二类环形巩膜扣带,是在眼球圆周方向形成360°巩膜嵴,主要用于封闭分散或未发现的视网膜裂孔,也可借以松解视网膜玻璃体牵引,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两者联合应用[2].  相似文献   
6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性致盲眼病。目前,ROP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深入研究ROP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这一过程,将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ROP或阻止ROP严重病变的发生。寻找可用于ROP诊断的潜在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可为ROP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本文对ROP血清代谢通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