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脑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患者脑动脉管腔狭窄,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等病症。临床上要争取时间用药,尽快改善脑循环控制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病灶范围,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多采用中西结合用药疗法,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加上科学的护理配合,保证治疗得到有效的辅助,有效的避免后遗症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殖性疾病多伴有血小板增多,它的潜在危险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血栓和出血矛盾出现的现象更为突出,通常人们只注意其血栓形成的一面,而对其出血的表现及机理认识不足,因而导致治疗上的盲目性,下面就我们所治疗的2例血小板增多合并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合文献综述,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69岁,1990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天下午1时活动中突然头痛、恶心、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右利手。血压24/14kPa,意识清,语言流利,定向力、计算力正常,双瞳孔等大同圆,约1.5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上视困难,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无吞咽困难、饮水发呛,咽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Ⅱ级,左偏身痛温觉减退。左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活跃,双chaddock's左Babinki's、脑膜刺激征(+)。当举起病人左上肢问:“这是谁的胳膊,谁的手?”答:“不是我的”。病人承认左下肢是自己的。左上肢失认约持续一周后消失。头部CT回报:右丘脑出血,血量约10ml破入右侧侧脑室。病人住院期间经降颅压。止血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其它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5.
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毕业实习中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进行了探讨.着重从临床教师在医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医德教育在医学生成才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脑室原发出血的时机、有效性、具体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31例原发脑室出血的疗效。结果本组31例中1例再发出血行侧脑室穿刺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后好转,无1例颅内继发感染,4例好转,26例痊愈,随访1年无1例迟发脑积水。结论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是治疗原发脑室出血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急性出血7~10d以内尽早行脑脊液等量置换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袁某,男,61岁,以“阵发性胸闷1周,突发胸痛、气短、大汗4h”于2009年09月11日17:10入院。既往史: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吸烟40余年,饮酒少量。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6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表情,全身有汗,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无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相似文献   
18.
肝性脑病(HE)系严重肝病所致,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肝性脑病死亡率极高,治疗比较困难。笔者采用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晚期乳腺癌目前难以治愈,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分泌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给药方式简单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优点,是无内脏危象的绝经后激素受体(HR)阳性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他莫昔芬(TAM)、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氟维司群。随着对乳腺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众多克服内分泌耐药的药物相继问世,如CDK4/6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使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不断优化。本文对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疗效:氟维司群>AI>TAM;内分泌治疗耐药者可选择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或mTOR抑制剂,如CDK4/6抑制剂+AI、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mTOR抑制剂+TAM、mTOR抑制剂+AI、mTOR抑制剂+氟维司群。具体药物选择需对患者的既往用药情况、肿瘤负荷、疾病进展速度和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对于一线化疗获益患者,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的结论,探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以及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使患者获益的情况,以期提高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获得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蛋白的稳定表达,并检测其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Flt-1D4,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采用RT-PCR、ELISA和MTT法检测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率为9.27%。ELISA法检测转染后24 h、48 h及4周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Flt-1d4蛋白的表达浓度分别为(0.104±0.078 )、(0.158±0.022) 和(0.171±0.069 ) μg•L-1。ELISA法证实转基因组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降低。MTT法检测转染24h、48h及4周的转基因产物对K562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9.41%±4.71%、23.63%±7.50%和33.13%±6.93%。 结论:转基因方法可以获得sFlt-1D4蛋白的表达,转基因蛋白具有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