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患者脑动脉管腔狭窄,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等病症。临床上要争取时间用药,尽快改善脑循环控制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病灶范围,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多采用中西结合用药疗法,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加上科学的护理配合,保证治疗得到有效的辅助,有效的避免后遗症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脑栓通胶囊能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促进梗死病灶的修复,增加梗死区脑局部血流量,缩小梗死范围,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针介入时间对脑缺血早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脑重度缺血诱发坏死,轻度缺血诱导凋亡。对于缺血中心区已坏死组织,任何药物都无能为力,但强调实施临床超早期(6h以内)干预,其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阻止缺血半影区可存活组织发生进一步的不可逆损害。针刺  相似文献   

4.
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指通过对远隔器官实施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减轻对缺血敏感器官(心、脑、肾等)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由于缺血时间发生无法预测,因此,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减轻心、脑、肾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技术是远隔缺血后适应。本文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脑后循环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为对照组患者给药倍他司汀,实验组则进行磷酸川芎嗪联合倍他司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和疗效。结果:经过药物治疗,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异常率均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5%,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倍他司汀,磷酸川芎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这种联合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多因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障害死亡。不能期望一方一法对糖尿病绝对有效。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脑梗阻的处方选药也须不同。糖病尿越是早期,能重个体体质,灵活用药效果越是明显。可分3个阶段,根据西药用药增减中药的配伍。膳食以中医学的食养提倡平衡饮食,选用各种糖尿病食养食疗方于日常生活之中,如缺血者,可用三七煲汤、西藏红花等。文中介绍了临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医学综述》2006,12(10):638-63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但却是病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一旦脑动脉阻塞,缺血、缺氧区域的脑组织细胞即刻发生一系列的“缺血瀑布样反应”,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国内外学者对缺血型脑血管病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最终将于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为脑血管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bFGF对新生大鼠脑GFAP蛋白表达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和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作用以及外源性bFGF对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生后7 d时正常新生鼠脑内有微弱GFAP表达.生后14 d,GFAP阳性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呈高峰状态,主要见于脑白质区.生后28 d海马、脑白质内有少量GFAP阳性细胞.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增加,以缺氧缺血后48 h明显.外源性bFGF增加GFAP的表达,以用药后24 h作用明显,并持续至用药后5 d.正常新生鼠脑有一定程度的内源性bFGF表达,生后10 d表达呈高峰状态.以后一直有少量bFGF表达,其组织学分布与GFAP大致相似.结论:缺氧缺血可诱导内源性bFGF及GFAP的表达.外源性bFGF可增强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GFAP的表达,补充内源性bFGF的不足,在缺氧缺血时神经元损伤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经忠 《西部医学》2004,16(4):309-310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并对该药在治疗脑组织缺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择 6 8例脑梗死病人 ,用盐酸丁咯地尔 (针剂 ) 10 0 m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2 5 0 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观察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 ,且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及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仅 4例病人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脑对缺氧和葡萄糖供应不足十分敏感。脑缺血时氧供应不足对脑的影响比葡萄糖不足更为严重,表现为缺血区的脑机能障碍。我科配制的急救药脑复苏合剂主要作用是脱水抗脑水肿、补氧、消除有害的自由基,促进缺血、缺氧脑功能的恢复。临床试用已收到初步效果。现经动物实验严格分组对照观察,排除了临床上综合治疗的综合作用,肯定了此合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吉林医学》2015,(8):1648-1649
目的:探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80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常规药物、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外,积极针对患者心理、饮食、安全指导、用药的各方面的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对患者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指导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后循环缺血眩晕痊愈19例(23.8%),显著进步29例(36.3%),好转32例(40%)。结论:针对患者心理、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二磷酸果糖和脑活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H年1月-2013年1月13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FDP组和脑活素组,FDP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脑活素组采用脑活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BNA评分均有显著上升,FDP组评分高于脑活素组(P〈0.05)。FDP组显效率、有效率高于脑活素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FDP相较于脑活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的两组患者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正常及缺血损伤时大鼠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中P-糖蛋白(P-gp)时征表达及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再分为0、0.51、、26、、12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的表达。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动物于术后1 d,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并于造模后1~5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材,检测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均可见P-gp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P-gp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各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中风病理状态下,大鼠脑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P-gp存在一定的时征表达,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病理状态下由于蛋白表达的改变而引起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源于缺血预适应,脑缺血后适应是指在脑缺血后给予一次或多次反复短暂的动脉闭塞后再灌注以期达到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相对于预适应,后适应具有临床治疗的可行性。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主要对其发现、发展、脑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薛春升 《中外医疗》2013,32(7):24-24,2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为早期发现HIE患儿神经病理改变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65例,并行低场MRI扫描。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弥漫性性脑水肿25例,颅内出血16例,皮质下、脑质周围白质损害16例,基底节、丘脑及脑干信号异常8例。结论低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出新生儿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正常及缺血损伤时大鼠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中P-糖蛋白(P-gp)时征表达及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再分为0、0.5、1、2、6、12、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的表达.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动物于术后1d,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并于造模后1~5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材,检测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均可见P-gp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P-gp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各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中风病理状态下,大鼠脑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P-gp存在一定的时征表达,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病理状态下由于蛋白表达的改变而引起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治疗,辛伐他汀20 mg qd,银丹心脑通2片tid;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常规用药辛伐他汀20 mg qd。用药12周后,观察血脂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5%,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降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治疗,可明显增强降脂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临床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孙峰涛 《吉林医学》2011,32(27):5779-577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疑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采用螺旋CT扫描结合临床表现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新脑病CT分度标准进行分度。结果:螺旋CT诊断为Ⅰ度者50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Ⅱ度者2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硬膜下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Ⅲ度9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Ⅰ度组随访1年均未见明显异常,Ⅱ度组随访1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脑萎缩、脑软化、脑沟增宽7例,Ⅲ度组随访1年可见脑软化、脑萎缩8例。结论:螺旋CT可于早期诊断,早期分度,及时明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脑损伤情况,从而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及定量诊断,指导临床施行有效的干预治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那普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用药安全性,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缺血事件.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 <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可显著减少缺血事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