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21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观察不同滴度的脂联素腺病毒载体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以探讨脂联素抗动脉粥样硬化(AS)是否与减轻氧化应激有关。将48只健康成年12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脂联素组,高剂量脂联素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8周;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低剂量脂联素组每两周经尾静脉注射脂联素腺病毒载体1.0×108p.f.u,实验期间高脂饮食;高剂量脂联素组每两周经尾静脉注射脂联素腺病毒载体5.0×108p.f.u.实验期间高脂饮食。实验结束后,摘眼球采血取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血清脂联素(APN)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取小鼠主动脉血管。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法(RT-PCR)测定小鼠主动脉血管APN,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外源性的脂联素降低了血清TG,TC,LDL-C,MDA的含量,血清SOD活性增加,上调动脉血管中APN和eNOS的表达。AS损伤面积明显减少,分别降低了26%和31%(P<0.05),脂纹区的脂滴直径降低极显著(P<0.01),随着APN剂量的增加,AS损伤逐步减轻,但是低剂量脂联素组和高剂量脂联素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减轻氧化应激是脂联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保护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32.
背景 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培训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一环,与庞大的培训数量相比,针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却极为有限。目的 分析和总结“春苗计划”昭通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版块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参加“春苗计划”昭通站培训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n=150)。培训分昭通面授(5 d)和上海实训(2周)两阶段实施。定量分析昭通面授学员的考核成绩,定性分析上海实训学员的实训报告。结果 150例参培学员的平均年龄为(38.6±6.8)岁,男 130例(86.7%)。147例参培学员完成了昭通面授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笔试,培训后平均成绩高于培训前〔(65.9±8.8)分比(57.0±8.3)分,t=11.945,P0.05)。以信息饱和为原则,共定性分析13份实训报告,结果显示:上海实训拓宽了参培人员的管理思路,且参培人员表示将结合昭通实际情况学以致用。结论 “春苗计划”昭通站拓宽了中国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形式,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也具有借鉴意义。建议拟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同类培训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需要设计培训方案,并提供基于实践的培训机会。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中的自身免疫反应.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于坐骨神经旁的方法建立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坐骨神经痛模型);对照组大鼠手术方法同实验组,但不放置髓核.术前及术后1、2、3周时采用爬坡实验及后肢机械缩爪阈值测定评估大鼠造模前后后肢运动能力及痛觉过敏的变化.术后3周时处死动物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12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髓核中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情况;应用BCA蛋白定量法观察坐骨神经中磷脂酶A2(PLA2)的活性.结果:所有大鼠模型建立前爬坡试验结果均为Ⅳ级,造模后对照组爬坡试验仍为Ⅳ级,实验组在造模后1、2及3周时爬坡试验均为Ⅲ级.实验组大鼠造模后1、2、3周时的后肢机械缩爪阈值分别为67.2±8.4、41.3±5.2及40.7±5.3mmHg,较术前(90.4±5.0mmHg)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出现较为明显的痛觉过敏.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血清中IgG含量4.98±0.96g/L及IgM含量1.45±0.37g/L较对照组(4.31±0.77g/L及0.79±0.35g/L)明显上升(P<0.05);血清中TNF-α、IL-6、IL-12的含量(205.77±46.32pg/L,186.4±87.3pg/L,69.23±27.46pg/L)较对照组(11.01±2.53pg/L,85.0± 13.2pg/L,21.65±11.93pg/L)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大鼠移植髓核中出现抗原抗体复合物阳性沉积,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坐骨神经中PLA2活性为0.0766±0.0039μmoL/(min·L),较对照组0.0006±0.0010μmoL/(min·L)明显升高(P<0.05).结论: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中存在着由移植髓核引起的全身及局部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这可能是导致其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随访3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V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胆管支架管造影示回肠肠袢及肝内无明显气体。钡餐透视提示钡剂进入盲肠,未反流入回肠袢;口服钡剂后9h透视提示盲肠肠袢和吻合部位空肠内钡剂排出,盲肠袋黏膜皱襞有少量钡剂残留,钡剂通过回肠一结肠吻合口时无延迟及明显过快,无明显钡剂反流。2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行高位切除、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定抗原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结核病临床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CFP-10第53 ~ 66位氨基酸(14肽AAVVRFQEAANKQK)作为特定的抗原肽序列,经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能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纯化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并鉴定分析该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沉淀法和ELIS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3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20份,结核性胸水样本32份,非结核性胸水样本24份以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20份.结果 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显示该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抗体类型为IgG1和κ型.该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成功用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分析.ELISA定量检测显示,该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78.6% (55/70),特异性为92.2% (59/64).结论 CFP-10特定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手术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术后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无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 原发性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为少见类型室管膜瘤,遵循正确、合理的操作方法全切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双膦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抗OP药物,它能有效降低OP患者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但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会出现疗效下降,并诱发不典型骨折和下颌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一般建议连续使用双膦酸盐药物3~5年后,就进入药物假期。在药物假期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并根据两者的变化,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如BTMs水平较低、BMD稳定,则药物假期继续;如BTMs水平增高、BMD下降,应重新接受抗骨吸收治疗;如BTMs水平较低、BMD下降,则应考虑改用特立帕肽成骨治疗。  相似文献   
40.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痛风巴布剂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痛风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青藤碱、总生物碱的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痛风巴布剂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痛风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5%乙醇,提取3次,每次6倍量溶剂,提取总时间为1.5 h,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青藤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和干浸膏得率分别为2.79 mg·g-1、1.22%和13.06%。结论 优选的醇提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