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在广西基层医院推广"尿路结石治疗的规范诊疗技术"的必要性及推广效果,制定适合我区基层医院使用的尿路结石诊疗规范.方法 选择马山县为试点,对县、镇、乡村等各级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对培训前后医生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和意义.结果 前期调查发现马山县各级医院的医生对泌尿系结石的诊疗知识存在明显缺陷.经过培训,受训医生对"泌尿系结石"知识的知晓率由44.8%提高到82.3%,成绩从培训前(44.27±17.21)分提高到(80.07±5.77)分,培训后的各级医院成绩均有所提高(P〈0.01),培训效果良好.结论 广西基层医院医生的尿路结石诊疗知识存在明显缺陷,急需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受训医生尿路结石的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广西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探讨CO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15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完成CAT量表、肺功能检查及相关病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教育程度)的采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mMRC或CAT量表)、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肺功能的异常程度(FEV1%pred)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而分成A、B、C、D组。采用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COPD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37.7%,COPD的A、B、C、D各组间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8.5%、35.8%、46.5%和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FEV1%pred、CAT、BMI有关,与年龄、FEV1%pred、BMI呈负相关,与教育程度、CAT评分呈正相关。而吸烟和FEV1/FVC与COPD合并抑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容易合并抑郁,A、B、C、D各亚组之间抑郁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COPD合并抑郁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FEV1%pred、BMI和CAT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王晓平  罗向东 《海南医学》2013,24(18):2752-2754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51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死亡组,分析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重/死亡组比较,治愈组和好转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临床颅内感染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33例后凸>70°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节段(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平均34.8±10.6)岁;脊柱后凸Cobb’s角(82.6±17.5)°(70~108)°;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之间的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为(18.3±14.8) cm (11~35) cm;站立位颌眉垂线角为(67.2±21.9)°(43~130)°;单节段(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COWO )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2~43(平均31.2±8.5)岁,脊柱后凸Cobb’s角(76.3±11.2)°(73~98)°;SVA为(16.7±7.3) cm (10~26) cm;颌眉垂线角为(63.5±15.6)°( 47~86)°。比较两组的临床矫形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双节段PS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4.2±8.3)%,(86.2±9.5)%和(83.6±10.2)%;COW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0.2±6.5)%,(86.6±8.3)%和(88.0±8.7)%,以上矫正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两节段PSO组明显高于COWO组( P<0.05)。COWO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节段PSO组( P<0.05),尤其以术中螺钉松动和截骨断端移位发生率高。结论对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COWO可以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单节段COWO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要高。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生物力学的观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在后凸的顶点处截骨最佳,但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大。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椎板间截骨+椎体截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均采用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截骨+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联合截骨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未发现植入物修复后矢状位失平衡者,矢状位失衡的改善率为64%。患者植入物修复后胸腰椎后凸角的到恢复,改善率为60%;颌眉角的改善率为98%,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为64%,ODI 指数95%;均未发生拔钉、断钉、断棒现象。说明选择性截骨矫形技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能够获得稳定的内固定疗效,防止出现矢状位失平衡,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拔钉、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107.
背景:通过分析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的:结合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主要为"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合2009-01/12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67例,治疗方法为单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对术中切除的间盘进行镜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76篇与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处于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检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为主,对炎症递质的表达定量定性准确性研究较多。可见,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脊柱矫形内固定疗效的好坏与植骨融合技术以及内固定材料的疲劳特性疲劳寿命直接相关。目的:分析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发生断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例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断棒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断棒时间、活动度、植入物位置、植骨融合率、术中矫形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中6例存在椎板间植骨融合不充分现象,有明显的植骨融合空白区和假性骨岛生成。经相关分析表明,金属疲劳寿命与植骨融合率、矫形率间呈正相关(P<0.01)。提示成年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良好的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金属内固定器材处于相对稳定的抗疲劳强度状态,满足内固定治疗过程所需的条件;保证内固定棒获得低于金属固有疲劳阈值点的疲劳状态,达到有效的弹性固定和持续的矫形的目的,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刘永康  王晓平  胡斌  刘刚  王健 《广西医学》2011,33(4):437-439
目的 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 早泄患者60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舍曲林50 mg/d;实验组30例给予盐酸舍曲林50 mg/d,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射精潜伏时间和配偶性交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阴道射精潜伏时间为(0.9...  相似文献   
110.
王晓平  杨君青 《河北医药》2016,(18):2796-2798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不同血红蛋白含量贫血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探讨 DAT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试管法对不同血红蛋白含量的从轻度至极重度贫血的216例住院患者标本进行直抗试验,阳性者进行分型检测。结果216例患者 DAT 阳性63例,阳性率29.2%,对 DAT 阳性患者标本分型,抗-IgG +抗-C3d 阳性42例(占66.7%);抗-IgG 阳性12例(占19%);抗-C3d 阳性9例(占14.3%),阳性率分布以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 g/L 范围内阳性率最高,达60.9%,与其他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DAT阳性患者疾病类型分布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最多为31例(49.2%),风湿免疫性疾病16例(25.3%),血液病6例(9.5%),肿瘤、新生儿溶血病各出现4例(6.3%),肝脏疾病及其他不明原因 DAT 阳性各1例(1.6%)。结论DAT 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接受输血治疗的贫血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 g/L 范围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对其进行 DAT 检测及分型试验,分析造成其 DAT 阳性的因素,以保障临床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