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符合输血指征的275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DAT,并分析筛查阳性标本的抗体特异性。结果本组2758例患者,输血前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4例,阳性率0.15%;经DAT(定性)共检测出阳性结果31例,阳性率1.12%。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D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患者,P〈0.01。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血清(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DAT,发现不规则抗体,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燕明  郭文敬  宫济武 《中国医药》2012,7(10):1282-1283
目的 分析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患者的检测结果,了解DAT阳性结果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65例DAT阳性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疾病与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临床诊断“贫血原因待查”患者DAT阳性率最高,占所有阳性患者的49.2%(32/65),其他DAT阳性患者的疾病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 血清DAT检查虽然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但是可以帮助鉴定溶血是否有免疫基础,从而有利于临床治疗以及选择适宜的时间输注适宜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3.
刘凌  李流娇  莫水群 《中国医药》2012,7(4):426-427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8例交叉配血次侧阳性的标本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将受检红细胞分成洗涤组和非洗涤组,检测红细胞洗涤对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影响;同时对此检测方法阳性结果的186例红细胞进行IgG和C3d分型.对照组(208名)采用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9.4%( 186/208)与53.8% (112/208),P<0.05].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生理盐水洗涤和非洗涤组受检红细胞的208份血液样本中同时检出阳性反应红细胞186份.观察组检测阳性的红细胞IgG、C3d、IgG+ C3d分型分别为46.8% (87/186)、3.2%(6/186)、50.0%(93/186).结论 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 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及测定结果的分析,找出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技术对12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进行抗ENA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抗Sm、RNP、SSA、SSB、SCL-70、JO-1阳性率为37.2%、44.7%、31.1%、21.1%、9.5%、3.2%;MCTD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7%、80%、16.3%、11.2%、0、0;SS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0、58.3%、51.9%、0、0;PSS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13.1%、15.3%、14.2%、55.1%、0;PM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8.3%、9.5%0、0、21.4%;RA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0、14.5%、11.2%、0、0。结论抗Sm抗体是SLE血清标记性抗体;抗RNP抗体是MCTD的血清标记性抗体;抗Ss—A、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标记抗体;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标记抗体;抗Jo-1抗体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血清标记性抗体。ENA抗体对各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13468例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HBV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阳性率11.8%,抗.HCV阳性率2.1%,抗HIV阳性率0.37%,TP-Ab阳性率3.2%。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静蕊  申晓环  迟宝霞  张丹 《河北医药》2012,34(16):2527-2528
Coombs试验(DAT)是在免疫血液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和输血科的交叉配血试验中是一种传统的"金标法".患者会由于很多因素出现DAT阳性,但有时献血员也会出现DAT阳性,致交叉配血不合,这是由于我国目前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极少对献血员血液进行DAT所致.献血员DAT阳性对临床输血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值得输血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在输血工作中发现2例献血员DAT阳性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瑶  史小安 《江苏医药》2012,38(2):219-220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三种抗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合相关溶血性贫血系列检查.结果 发病较多的是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其余依次为C3型、IgG型,且IgG+C3型溶血程度较C3、IgG型重.结论 AIHA免疫分型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敏  杨黎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20-121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性抗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93例不孕不育患者的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女方抗心磷脂抗体(AcLAb)阳性率为8.30%,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21.16%,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率为10.17%,抗卵巢抗体(AoAb)阳性率为5.60%。男性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20.26%。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异常是不孕不育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于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94-1295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l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O%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贫血分型的临床意义,并与古典的贫血分型法相比较。方法:对46例贫血患耳垂采血20ul后加入9.94ml稀释液中,轻轻混匀后用F-820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21例妊娠合并贫血患中,小细胞不均一型占85.7%,15例慢性肾炎患中,大细胞不均一致占60.1%;10例糖尿病患中,大细胞不均一型占60.0%,有87%的贫血患红细胞均一性均不好(RDW>14.6%),其中不典型的贫血用古典的MCV,MCH,MCHC分型法较为困难。结论: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V/RDW)对贫血的分型法具有直接,准确,客观的优点,比经典的MCV,MCH,MCHC分型法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0例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2 5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中,出现有15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0%;其中男性0.12% (3/2 500)、女性0.48%(12/2 500),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的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x2=7.34,P<0.05);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M类型以及非特异性抗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3%、26.7%、20.0%、33.3%、6.7%.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100.0%,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P <0.05).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输血,并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输血超敏反应,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因和与生殖道人细胞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102例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男性不育者生殖道分泌物中的人细小病毒B19-DNA,并以80例抗精子抗休阴性的男性不育作为对照。结果:102例免疫生不育患者精液中B19-DNA阳性27例,阳性率率为26.3%,80例对照组中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7%,(X^2=10.23,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与生殖道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3项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即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方法2012年1-12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l200例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RCH一免疫球蛋白M(IgM)和TORCH.IgG水平。结果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X-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33%,TOX—IgG阳性5l例,阳性率为4.25%:RV-IgM阳性8例,阳性率为0.67%,RV.IgG阳性1062例,阳性率为88.50%;CMV-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2.33%,CMV—IgG阳性1112例,阳性率为92.67%。结论育龄妇女怀孕前就有可能感染TORCH病原体.因此.对育龄期妇女进行TORCH—IgM和TORCH—IgG检测的时间应在孕前,这样可降低和中止缺陷儿的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吴昌松 《贵州医药》2010,34(1):42-43
抗-C是由于患者Rh血型系统RHCE基因缺失,不表达C抗原,患者红细胞表面缺乏C抗原。患者通过获得性C抗原的刺激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性抗-C抗体(IgG类抗体)。如患者输注C抗原阳性的血液,抗-C与C抗原结合,形成IC导致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血管外溶血)或临床无效输血。由于抗-C为IgG类抗体,在盐水介质配血试验中,形不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容易漏检,给输血安全带来隐患。现将我院2007年发现的1例抗-C阳性,引起主侧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常规改变患者中以贫血最为常见,其中,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13例,并发白细胞减少11例,全血细胞减少3例,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溶血性贫血2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者26例(占57.8%),增生明显活跃者19例(占42.2%)。粒细胞:红细胞(G/E)〉3者23例(占51.1%),G/E〈3者22例(占48.9%);2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法Coombs试验均为阳性,C/E均〈1。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浆内颗粒增多、增粗者9例(占20.0%),红细胞形态正常者36例(占80.0%);巨幼样变者2例,小细胞低色素者7例;巨核细胞1~104[平均(32.3±27.1)1个/片。铁染色正常者37例(占82.2%)。结论SLE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多见.以贫血最为常见,部分患者早期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经过皮质醇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TOX)的血清学阳性率,探讨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捕获法对2008年珠海地区1000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TOX—IgM、TOX-IgG的检测,然后对血清学阳性者95名血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000名无偿献血者中TOX—IgM阳性数1例,阳性率为0.1%、TOX—IgG阳性数为94例,阳性率为9.4%,而TOX—IgM和TOX—IgG阳性的95份标本用FQ—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珠海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与同内其它地区相近,但经FQ—PCR检测均未发现TOX—DNA阳性,输血感染弓形虫病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及NS4区合成肽键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分型。测定抗-HCV阳性者再测其血清型。对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特异性引物的分型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结果表明,70例供血者中HCV RNA阳性为30%,抗-HCV阳性率68.6%,其中血清分型阳性率为72.9%。血清Ⅰ型与基因Ⅱ(1b)型相对应;血清2型与基因Ⅲ(2a)型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敏感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浏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433例已确诊为风湿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ANA,判断荧光核型,免疫印迹试验(UA)抗核抗体谱(ANAs)12项检测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测定抗CC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在433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中,ANA核型阳性共25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为83.03%(137/165),类风湿关节炎(RA)阳性率为26.85%(40/14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为64.15%(34/53),混合结缔组织病阳性率为[00.00%(20/20),多肌炎/皮肌炎阳性率为33.33%(8,24),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阳性率为86.36%(19/2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00%。(2)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抗组蛋白抗体和核小体抗体阳性标本中均质型所占比例最高:抗尿嘧啶-1低相对分子质量核糖核蛋白(抗U1.nRN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标本中,斑点型所占比例最高;抗硬皮病-70(Sel-70)抗体主要见于均质核仁混合型;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阳性标本中,胞浆型所占比例最高;抗着丝点B(CENPB)抗体则全为着丝点阳性;(3)在175例IIFA.ANA阴性(IIFA—ANA-)标本中,UA.ANAs阳性(LIA—ANAs-)1例;(4)433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82例,其中RA组阳性率为51.68%(77/149),非RA组阳性率为1.76%(5/284)。结论ANAs中抗ds.DNA抗体、抗Jo.1抗体、抗CENPB抗体与ANA的荧光模式和风湿性疾病类型有一定关联:ANA核型以斑点型所占比例最高;IIFA—ANA-者检出LIA.ANAs-的可能性较小;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诊断RA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