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Whipple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Whipple手术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手术病死率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回顾1980年初至1999年底20年间425例Whipple手术,对其中28例手术死亡病例的术前高危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处理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治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结果425例手术中共死亡28例,手术病死率6.6%.死亡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0~81岁;良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24例;术前24例患者合并有高危因素,其中合并二种以上高危因素的20例(71%);专业手术组手术病死率4.8%(16/331),非专业手术组手术病死率12.8%(12/94);手术时间4.5~17.0 h,平均(7.8+2.6)h;术中出血量800~12 000 ml(2 330±2 220)m1;术后严重并发症中,手术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瘘、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腹腔严重感染等;非手术并发症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以及严重代谢障碍等.19例患者因手术并发症而直接导致死亡,其中消化道瘘9例、腹腔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腔严重感染3例;9例患者由于非手术并发症死亡.结论Whipple手术死亡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手术的专业化、规范化,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对降低手术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索左右联合路径联合血管重建的全胰腺切除术在治疗胰颈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12例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左右联合路径整块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全胰腺切除术的胰颈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该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技术、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切缘情况、预后等指标。结果 12例病人均为胰颈部恶性肿瘤,均侵犯胰周静脉,术中施行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8岁,体重指数(BMI)中位数23.41,无术中死亡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35 min;中位出血量800 mL;中位输少浆血量600 mL;中位血管切除长度4.10 cm;中位门静脉阻断时间15 min,术后标本9例行组织大切片检查,肿瘤切缘R0切除率91.7%,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快速康复技术管理,术后疼痛缓解率达100%,术后A级胃排空障碍1例,感染2例,术后30 d无死亡病人,术后中位住院天数12 d,中位生存时间19.8个月。结论 左右联合路径整块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难度大,建议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2年3月-2007年7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且术后证实为慢性胰腺炎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1.2±12.2)岁.73例(68.9%)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1.3±29.6)个月.分析本组慢性胰腺炎患者施行PD的适应证及手术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PD的手术适应证主要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不能除外肿瘤、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的顽固性腹痛,合并胆道或十二指肠梗阻及内镜介入治疗失败等.本组无1例患者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16/106).术后新发糖尿病7例,脂肪泻5例,死亡7例(其中3例死于慢性胰腺炎并发症,2例死于胰腺癌,2例死于心肺疾病).结论 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D治疗胰头部慢性胰腺炎的手术疗效较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疾病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提高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头钩突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疾院普外科采用全程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 ,连续为26例胰头钩突导管腺癌患者施行以肠系膜根部切除为重点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0±13.0)岁.11例施行部分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对所有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术后标本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接受7~45个月随访,26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完全缓解,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和48.1%.结论 在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钩突癌中采用全程游离SMA的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并有益于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瘤径<2cm胰头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整理我院普外科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8例瘤径<2cm胰头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0~83岁。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10例合并区域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肿瘤直径均2cm以下;其中管状腺癌45例,乳头状腺癌2例,腺鳞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7例,胰周神经侵犯者25例。随访表明,无淋巴结转移和胰周神经侵犯病例的术后平均生存期(28.7±16.8个月),比淋巴结阳性和(或)有胰周神经侵犯者明显延长。结论:<2cm的胰头癌超过半数以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而两者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求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广泛的腹膜后软组织切除以获得阴性切缘。  相似文献   
56.
为观察脾脏切除术后近期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门静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病人和切除脾脏的门奇静脉断流手术病人的外周血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指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57.
胰腺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胰腺癌肉瘤分别位于胰头和胰体尾,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脾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杂组成,二者无明显分界,无明显移行区。免疫组化证实癌性成分中上皮标记物EMA、Keratin阳性表达,肉瘤成分中间叶标记物Vimentin、CD68阳性表达。结论胰腺癌肉瘤是一种由癌和肉瘤组成的混合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治疗是惟一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胰腺癌肉瘤分别位于胰头和胰体尾,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脾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杂组成,二者无明显分界,无明显移行区.免疫组化证实癌性成分中上皮标记物EMA、Keratin阳性表达,肉瘤成分中间叶标记物Vimentin、CD68阳性表达.结论胰腺癌肉瘤是一种由癌和肉瘤组成的混合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治疗是惟一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胰岛素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75%,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7例胰岛素瘤,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应用AdEasy载体系统构建含人内皮抑素(hEndostatin)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感染后hEndostatin在SWI1990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hEndostatin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染大肠杆菌BJ5183,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腺病毒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取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同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LaeZ,转染SW1990细胞,确定重组腺病毒的最适感染复数(MOI),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以最适MOI转染SW1990细胞,观察转染后1~7d hEndostatin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该腺病毒可高效介导hEndostatin在SW1990细胞中的表达,MOI=100为最适感染复数;转染后1~7d,上清中hEndostatin蛋白的浓度分别为(1.6±0.3)、(8.5±0.6)、(54.3±4.4)、(256.9±25.8)、(596.6±38.7)、(321.7±21.2)、(132.6±7.6)μg/L;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可介导hEndostatin基因在SW1990细胞中的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