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由于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学和预后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报道的所谓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经再次免疫组化证实85%以上为间质瘤[1]。为了使临床医师对GIST有一个总体认识,本文仅对GIST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简要概述。一、GIST的发病机制GIST由Mazur等在1983年率先提出,光镜下分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3种类型。GIST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即:(1)c-kit突变型,根据外显子突变情况,又可以分为不同…  相似文献   
9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年9月 ̄1999年8月6500例LC术中82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7例患者(96.5%)腹腔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 ̄48小时拔出:3例术后腹腔引流出大量鲜血,具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剖腹探查证实,2例为胆囊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lecystectomy,LC)后肝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 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名,B组30名,C组34名。A组在LC术中除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铗夹闭外,采用电刀切除胆囊,CO_2空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电刀组;B组患者在LC术中除不易用钳夹止血的出血点偶用电刀止血外,用弯剪游离胆囊,CO_2气腹压力维持15mmHg柱以下,称非电刀高腹压组;C组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但CO_2气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非电刀低腹压组。术后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测定。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血AST、ALT、γ-GGT、TBIL均显著升高,5天以后开始下降,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B组、C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静脉血仅AST、ALT略升高,术后3天均恢复正常。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患者术后1、3、5天外周静脉血AST、ALT、γ-GGT、TBIL与B组及C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AST、ALT、γ-GGT、TBIL差异已无临床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患者术后1、3、5、7天患者血浆AST、ALT、γ-GGT、TBIL无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肝功能改变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刀热损伤是LC术后肝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而与CO_2气腹引起的腹腔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及半乳糖抗CD3单克隆体-TIL复合物(Gal-Anti-CD3-McAb-TIL)体外及体内的趋肝性。方法 (1)对30例HCC患者术后进行了TIL和重组白介素-2(rIL-2)治疗。(2)制备半乳糖基抗CD3单克隆抗体-TIL(McAb-TIL)复合物。将TIL和McAb-TIL分别与小鼠肝细胞置CO2孵箱中孵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趋肝性。将^125I-TIL和^125I-McAb-TIL分别经小鼠尾静脉注入,观察示踪剂在脏器中的分布。结果 TIL治疗后,30例患者外周rIL-2、T细胞亚群均有上升。2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访60-48个月无复发。McAb-TIL与细胞有明显粘附,给小鼠静脉注射后,TIL和McAb-TIL主要在肺中积聚,在肝内浓度较低。结论 TIL治疗可能提高HCC患者术后抗钟瘤细胞免疫功能。TIL与半乳糖抗CD3单克隆抗体结合物体内肝靶向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成人美克耳憩室4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美克耳憩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成人美克耳憩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成人美克耳憩室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行憩室切除加小肠部分切除32例,憩室切除加小肠楔形切除11例,腹腔镜辅助憩室切除加小肠部分切除6例。结果本组病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美克耳憩室内有异位胃组织者21例,有异位胰腺组织者2例。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月~10年,疗效满意。结论成人美克耳憩室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急性憩室炎或小肠梗阻,无论有无临床症状,一经确诊,均以手术治疗为宜。腹腔镜可作为诊断和治疗成人美克耳憩室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N)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文资料库,以及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s和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发表时间为1985-01-2011-01,文献语种为英文和中文;以"胃癌、胃肿瘤、进展期、热灌注化疗和胃癌根治术"为检索词,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12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RR作为结局变量,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入选12篇文献,共2 30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991例,对照组1 316例,合计RR=1.42,95%CI:1.30~1.55,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比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1.42倍,敏感性分析证实本结论较为可靠。现有资料出现的潜在安全性问题较小,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均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两组死亡率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进展期胃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8.
恶性腹水是腹腔恶性肿瘤或腹部转移恶性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消除恶性腹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中、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3].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IPHC)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之一,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的表达,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IGF-Ⅱ、IGFBP-2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群与肝癌病人以及肝癌病人TACE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IGFBP-2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癌病人TACE前后血清AFP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人群及肝癌病人TACE治疗前后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差异,比较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与AF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人群与肝癌病人两组血清IGF-Ⅱ、IGFBP-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2.63,P<0.01;F=26.84,P<0.01),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血清IGF-Ⅱ、1GFBP-2和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1.22%、53.06%和73.46%,特异性分别为79.78%、76.53%和85.39%.AFP阴性肝癌病人IGF-Ⅱ和IGFBP-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61.53%.肝癌病人组血清IGF-Ⅱ、IGFBP-2水平与AFP呈正相关(r=0.446,P<0.01;r=0.180,P<0.05).肝癌病人采用IGF-Ⅱ、IGFBP-2和AFP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1.22%、53.06%和73.46%,而采用血清IGF-Ⅱ+IGFBP-2+AF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则高达93.87%.TACE治疗前血清IGF-Ⅱ和IGFBP-2水平显著高于TACE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正常人群和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可弥补AFP阴性病人之诊断不足;肝癌病人TACE前后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检测和AFP一样可用于TACE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HIPC)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8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HIPC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的结局变量的相对危险度(RR)及安全性。结果入选的8篇文献共150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65例,对照组736例,5年生存率的RR为2.39(95%CI:1.66~3.45);3年生存率的RR为2.13(95%CI:1.45~3.13),提示HIPC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和3年生存率,敏感性分析证实该结论较为可靠。入选的5篇文献对HIPC的安全性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HIPC的潜在安全问题较小。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HIPC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否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缺乏相关性研究,尚无明确的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