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在体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与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共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内存活、分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复合物是否能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T8段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支架组植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神经干细胞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联合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 结果与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并迁移至邻近脊髓,联合组标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 < 0.001)。联合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联合组有少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突触素,再生轴突和有髓轴突数量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表明与许旺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少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还可能形成了突触连接;种植了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可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但是有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具有占位效应,称为肿块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北京天坛医院于2005-2007年共收治了9例病理证实为TDL的病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耳前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位于中脑及脑桥上、中部的脑干CM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耳前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部分病例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结果术后MRI显示病灶均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6~18个月),随访期内MRI复查均未见病灶复发。结论耳前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位于中脑至脑桥上、中部的CM,且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致残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适用于病变主体位于脑桥下部及延髓的病灶。  相似文献   
26.
创伤性脑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在神经外科中占重要位置,其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尽管原发性损伤不可逆,但部分星进行性级联反应的继发损伤仍具可复性,故深入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有利于及时有效治疗和神经功能恢复。多年来广大学者探索了多种动物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旨在模拟人类外伤情况,实现可重复性的创伤性脑损伤。本文对TBI的动物实型做一整体回顾。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存活。方法体外培养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进行转染,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9半横断脊髓损伤处。移植后1个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并计算其存活率。结果神经干细胞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细胞移植后1个月,在损伤脊髓的头端和尾端都可见GFP阳性细胞,计算出的存活率为(1.4911±0.0313)%。结论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损伤脊髓后向脊髓组织内迁移并有少数存活。  相似文献   
28.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系统起源于胚胎神经管多能干细胞,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内干细胞样前体细胞的发现为应用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内源性NSCs增殖与迁移治疗各种神经元缺失疾病能力有限,而应用NSCs移植或有特定分化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则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目前,NSCs疗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NSCs定向分化替代特定功能的神经元,而NSCs疗法研究的热点是如何在分子水平调控NSCs的分化以及损伤区域NSCs的命运。  相似文献   
29.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dure via pterional-orbital approach for cranio-orbital communicating tumors. Methods 13 patients with cranio-orbital communicating tum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terional approach was adopted for the operations with resection of orbital roof,and the surgical advantages and cautions were concerned. Results In 13 patients,10 cases undertook  相似文献   
30.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多来自蛛网膜帽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3%~26%,仅次于胶质瘤,每年患病率约4.5/10万。脑膜瘤患病年龄多在70-80岁,女性患者多见,约是男性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