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脑卒中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多见。由于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干预因素复杂,目前尚无成功的治疗方案。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以神经元死亡最为突出,有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1] 。脑缺血急性期神经元的死亡以坏死为主,主要发生在缺血中心区;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以凋亡为主,多发生在缺血半暗区。传统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已经是终末分化的神经元,一旦死亡就不能再生。2 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从胚胎、成年动物甚至人脑中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正常及癫痫大鼠STN核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通过微透析的方法收集黑质网状部(SNr)、苍白球(GP)区细胞外液,采用高效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探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海人酸注射建立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手术,大鼠海马组织微量注射海人酸,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电生理改变及海马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海人酸注射后实验大鼠出现典型的颞叶癫痫发作过程,表现为湿狗样抖动、前肢抽搐、跌倒以及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等,皮层脑电图出现多种形式的痫性放电,单神经元放电细胞外记录显示癫痫模型大鼠放电杂乱,形态不规整.电镜显示神经细胞固缩,星形细胞突起肿胀,神经突触水肿,可见兴奋性递质小泡,线粒体水肿崩解,嵴排列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血脑屏障破坏.结论 大鼠立体定向海人酸药物注射是一种较理想的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频率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电刺激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抗癫痫效果。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四组,记录电极置于双侧额叶及海马。在三组电刺激组中,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频率,分别为30、130和260Hz。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置入至双侧丘脑底核。在对照组中,同样方法置入刺激电极,但不进行电刺激。电刺激30分钟后,腹腔注射海人酸诱导急性边缘叶发作,对脑电和发作强度进行评价。结果130和260Hz高频电刺激明显减少了脑电大发作的时间,其中以130Hz为著,但发作的总时间没有改变。130和260Hz高频电刺激延长了局部放电的时间,这可能是因为电刺激抑制了继发的大发作的结果。此外,这两种频率的刺激降低了发作的程度,延长了第一次发作的潜伏期,但是,30Hz频率的刺激无上述效果。结论基底节系统参与大发作的控制,表明高频电刺激可被用于某些发作形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188例早期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95例)与显微镜组(9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96.6±10.7)min vs(171.3±26.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32.8±6.2)mL vs(112.8.0±17.0)mL]、血肿清除率提高(95.9%±4.2% vs 8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6个月mRs评分,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6.3%,25/95)高于显微镜组(15.1%,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早期基底节区HICH较显微镜手术快速安全、视野清晰,且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症状改善,并应用电流脉冲发生器(IPG)进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临床效果。方法2例PD患者进行了手术,采用立体定向系统,以微电极引导将刺激电极植入相应靶点,例1选择丘脑腹中间核(Vim),例2选择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结果术后各种参数相对稳定,在反复启动和关闭IGP前后,差别明显。结论DBS治疗PD安全有效,副作用可逆,,IGP参数调整和随访是DBS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圆锥部位巨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Von Hippel-Lindau病的系列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低,最常见症状是疼痛,MRI表现为瘤结节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异常血管流空影,多伴有空洞,DSA可显示染色的瘤结节、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完整全切.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方法.对于有症状患者,应尽早手术,无症状患者可以定期复查MRI,如表现为肿物生长,可视为手术指证,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圆锥部位巨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Von Hippel-Lindau病的系列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低,最常见症状是疼痛,MRI表现为瘤结节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异常血管流空影,多伴有空洞,DSA可显示染色的瘤结节、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完整全切.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方法.对于有症状患者,应尽早手术,无症状患者可以定期复查MRI,如表现为肿物生长,可视为手术指证,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primary CNS lymphoma)是在脑、脊髓、眼或脑膜发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侵袭类型.一般不累及全身。PCNSL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5%~2%。然而.在过去20年内.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5岁.免疫缺陷患者通常比较年轻(比如:AID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31岁)。NCCN指南主要针对无免疫缺陷的PCNSL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