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四诊资料,以熵聚堆方法提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中医症状信息;然后计算络气虚滞证中各症状的关联度并确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诊断阈值;最后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从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3个方面对此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熵聚堆方法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以3H标记雌二醇(3H-E2)和睾酮(3H-T)为配体,测定甲亢患者白细胞E2受体(ER)和T受体的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2和T浓度.结果:甲亢患者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甲亢治愈组ER均明显降低(P<0.05),无效者改变不大(P<0.01),复发者降低的ER有所恢复(P<0.05).结论:甲亢患者ER含量增高与Grave病(GD) 发病相关,雌激素可能为GD 的诱发因素之一;雌激素及其受体水平与甲亢疗效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探讨丁酸钠体外诱导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条件及分化规律.方法:不同浓度丁酸钠(0.75、2.25、3.75、4.5 mmol/L)作用于WB-F344细胞(丁酸钠处理组),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3.75 mmol/L丁酸钠作用WB-F344细胞后,免疫组化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观察CK19、β4-整合蛋白、γ-谷胺酰转肽酶(GGT)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 mRNA表达的变化.以同期常规培养未作处理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丁酸钠处理后,各组WB-F344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3.75、4.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0.75、2.25 m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75、4.5 mmol/L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变大变圆,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减小,而0.75、2.25 mmol/L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WB-F344细胞CK19阳性率为(92.3±1.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3±0.2)%(P<0.01).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可见β4-integrin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GGT、CK19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空白对照组见AFP表达,而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未见表达;ALB在两组均未见表达.结论:3.75 mmol/L丁酸钠适合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肝组织中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变化,探讨人肝干细胞的来源、分化与迁移规律.方法: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4~35周龄胚胎肝组织中几种细胞的肝胆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kit)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FP阳性表达始于4周龄胚胎肝,至16~24周龄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仅部分胆管板和少数界板细胞阳性;GST-π阳性表达始于6周龄后的胚胎肝肝索细胞和8周龄后胆管板细胞,但26周龄后仅部分胆管板细胞及少数界板细胞阳性.CK19在6~11周龄肝索细胞内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但胆管板细胞始终阳性;CK7仅限于14周龄之后的胆管板细胞和胆管上皮内表达.8周龄胚胎肝胆管板中开始可见CD34和c-kit阳性细胞,肝索和门静脉附近间充质内也可见少数表达CD34和c-kit的单个核细胞;但21周龄后CD34和c-kit阳性细胞仅见于胆管板及汇管区间充质内而肝索内少见.结论:4~16周龄胚胎肝细胞主要由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组成;16周龄胚胎肝内大部分肝索细胞开始表现出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特点,而作为未来Hering管细胞来源的胆管板则仍含有肝干细胞;胚胎肝内部分肝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造血系统;这些与前期研究提出的"肝流域假设"中涉及肝干细胞所在及来源的假设相吻合.  相似文献   
25.
人胰腺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20)及正常胰腺组织(n=10)APRIL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胰腺癌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APRIL阳性率为90.0%(18/20),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0(0/10).胰腺癌组织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肿瘤大小),APRIL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APRIL蛋白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6.
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探索临床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方法:取健康未成年猪1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切取自体窦房结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并制成细胞悬液,注射到移植组自体右室近心尖部心肌内,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对两组动物经股静脉微泵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心律改变.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主要呈梭形,活细胞率≥75%.射频消融希氏束后,移植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高于对照组(P<0.05).经心内膜起搏标测证实,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ISO后,移植组室性心律改变明显(P<0.05).结论:分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率,且对异丙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携载两性霉素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研究其对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方法:孵化法制备AmB-PBCA-NP,以聚山梨酯-80进行表面修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选择乙腈-水(40:60)及4%乙酸,405 nm处检测.小鼠分3组,每组28只,分别注射AmB粉针剂、脂质体(AmB-L)及纳米制剂(AmB-PBCA-NP),通过检测小鼠脑组织等脏器中的药物浓度,评价其主动脑靶向作用.结果:AmB-PBCA-NP平均粒径94.38 nm,平均包封率为82%,载药量56.1%.给药后AmB粉针剂组小鼠脑内未能检测出药物,AmB-L 组于3 h后测得微量浓度,而AmB-PBCA-NP组小鼠30 min即测得可观浓度,3 h后达133 ng/g.结论:聚山梨酯-80修饰的AmB-PBCA-NP具有主动脑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the medial area of nucleus retrofacialis,mNRF)对呼吸节律调控的作用.方法:仿Suzue方法制作新生大鼠含有舌下神经根及mNRF的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以吸附电极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espiratory rhythmic activity, RRA)作为呼吸活动的指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在mNRF同步记录呼吸神经元.分别观察特丁基氢过氧化物(t-butyl hydroperoxide,tBHP)、α-硫辛酸 (α-lipoic acid,α-LA)对mNRF呼吸起步神经元及RRA的影响.结果:tBHP可显著使呼吸周期缩短、幅度增加,α-LA使呼吸周期延长、幅度降低;同时α-LA可使Cd2 非敏感性呼吸起步神经元动作电位周期显著延长,幅度降低,对Cd2 敏感性呼吸起步神经元无显著影响;voltage steps和ramps表明α-LA可抑制Cd2 非敏感性起步神经元的短暂性和持久性的钠电流.结论:ROS对RRA、Cd2 非敏感性起步神经元具有兴奋性作用,是通过调节钠电流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对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生长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5、0.1、0.2、0.4、0.8 μmol/L)的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TSA(0.4 μmol/L) 诱导后膀胱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FQ-PCR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p21CIP1/WAF1、cyclin A和cyclin E mRNA的表达.结果:TSA体外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TSA(0.4 μmol/L)诱导后,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且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Sub-G1)峰;TSA可明显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诱导p21CIP1/WAF1的mRNA表达和抑制cyclin A的mRNA表达,而对cyclin E无明显作用.结论:TSA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以及相关基因(p21CIP1/WAF1、cyclin A)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规范化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并发症和治疗规范.方法 严格按照术前评估、术中完全损毁和术后即时评价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对421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共634处病灶,行射频消融1121次.结果 全组421例患者无术中死亡.全部634处病灶中有514处完全消融,占81.1%.其中最大径<3 cm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1.4%(382/418),3~5 cm病灶为78.9%(97/123),>5 cm病灶为37.6%(35/93).术后有147例(34.9%)出现一过性发热,136例(32.3%)出现腹痛,38例(9.0%)出现恶心,12例(2.9%)出现胸腔积液,2例(0.5%)出现肝脓肿,1例(0.2%)出现胆漏.结论 规范化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