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95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以胰腺炎为例,探讨研究外科急腹症手术的有效引流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降低更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症状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差异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对胰腺炎的效果较好,说明此方法在外科急腹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Nomgram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胀将其分为发生组(n=64)和未发生组(n=254),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相关检测确认术后发生腹胀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1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药、胃肠动力药、麻醉方式、低蛋白、低钾、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等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抗菌药物(OR=2.509,95%CI:1.321~4.766,P<0.005)、未应用肠道菌群药(OR=0.399,95%CI:0.210~0.760,P<0.005)、未应用胃肠动力药(OR=0.355,95%CI:0.185~0.685,P<0.009)、全身麻醉(OR=2.357,95%CI:1.242~4.473,P<0.009)、低钾(OR=2.471,95%CI:1.299~4.703,P<0.006)、术后卧床时间≥5d(OR=3.082,95%CI:1.601~5.932,P<0.001)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 3次(OR=0.372,95%CI:0.197~0.703,P<0.002)是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风险Nomogram预警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08(95%CI:0.778-0.838),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风险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775-0.829)。结论:应用抗菌药物、未应用肠道菌群药、未应用胃肠动力药、全身麻醉、低钾、术后卧床时间≥5d、每天下床活动次数< 3次是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催醒中应用高压氧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6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胃肠营养及康复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以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ESS)的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经脑地形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在局部脑血量上升、弥漫性慢波减少方面要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给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高压氧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脑组织及脑神经功能,术后催醒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临床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超声诊断女性乳腺肿物患者142例,利用三维超声技术获得诊断信息。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物三维超声成像肿物形态特征及三维血管能量多普勒成像特征。结果:142例病理诊断为81例良性和61例恶性。61例恶性肿瘤中三维超声确诊56例,诊断率为91.8%,三维超声成像乳腺恶性肿物形态呈汇聚模式,良性呈挤压模式;三维血流恶性肿物呈汇聚型及混乱型,良性肿物呈线型及球型,良恶性肿物的三维模式及血流结构特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维超声是术前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5.
枇杷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提取和精制工艺、药理效应和应用开发等方面,但存在有效性评价方法不系统和有效剂量不明确等问题。在综述枇杷花化学成分、提取和精制工艺、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基于传统用药经验,应用经典、快速的动物模型确定有效剂量范围,整合多致病因素、多模型动物和多药理效应的药效学评价体系,引入模式识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综合评价枇杷花的镇咳有效性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枇杷花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淋巴瘤(PLL)患者误诊为肝脓肿病例,研究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探讨该病的特点及误诊原因。原发性肝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需要与肝脓肿鉴别,加强对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7.

201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中国老年医学学会(CGS)及中国微循环学会(CSM)等组织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布一系列指南和共识,关于糖尿病分级预防、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要求、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降糖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有新的建议和推荐。上述内容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糖尿病后续研究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8.
正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一直是近年来内分泌学界和围产医学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其对母体及胎儿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的影响也受到广泛的关注。201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颁布《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管理指南》~([1])。在此基础上,我国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围产医学分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结合国内外诸多新的研究证据,颁布了2019年《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2])。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解读该指南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9.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且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上,相比于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术后身体的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