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5篇
  免费   3088篇
  国内免费   2172篇
耳鼻咽喉   256篇
儿科学   578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1824篇
口腔科学   684篇
临床医学   3921篇
内科学   2505篇
皮肤病学   240篇
神经病学   708篇
特种医学   1266篇
外科学   3092篇
综合类   863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605篇
眼科学   313篇
药学   4027篇
  52篇
中国医学   3181篇
肿瘤学   1267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1017篇
  2021年   1224篇
  2020年   1126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597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1260篇
  2014年   1590篇
  2013年   2066篇
  2012年   2984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767篇
  2009年   2506篇
  2008年   2550篇
  2007年   2424篇
  2006年   2230篇
  2005年   1593篇
  2004年   1203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741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共计120例,分为3组,其中CKD非透析组患者(3~5期)30例、腹膜透析组患者30例、血液透析组患者60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人群FGF23水平的差别,以及3组之间的差别。同时将中晚期CKD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临床有关参数及FGF23水平的变化,探讨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中晚期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59/120,49.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中晚期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晚期CKD患者3组人群比较,透析患者FGF23水平高于非透析的CKD 3~5期患者(P<0.05);血液透析患者的FGF23水平又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1)。中晚期CKD患者FGF2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GF23水平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FGF23水平与中晚期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FGF2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FGF23可能成为预测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性增高的更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1例老年CHD+RI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本院的61例老年肾功能正常的CHD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PCI治疗。对比两组PCI术中指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结果:术前: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支病变、AHA/ACC A型病变比例显著降低,多支病变、AHA/ACC B型、C型病变比例显著升高,P均=0.001;手术时间[(84.37±9.87)min比(112.03±10.28)min]、置入支架数量[(1.38±0.26)个比(2.16±0.31)个]和造影剂用量[(139.62±20.05)ml比(185.47±20.18)ml]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LVEF [(54.05±5.85)%比(56.17±5.91)%]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56.17±5.91)%比(58.43±6.12)%],P均<0.05;研究组LVESd [(33.61±4.78)mm比(31.59±4.59)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31.59±4.59)mm比(29.64±4.28)mm],LVEDd [(52.16±1.97)mm比(50.24±1.98)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50.24±1.98)mm比(49.23±2.09)mm]P<0.05或<0.01。无论术前术后,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cr、BUN、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GFR均显著降低,P均=0.001;CIN发生率(0比9.84%)、3个月内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56%比22.95%)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PCI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但其预后仍逊于老年冠心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3.
崔丹  丁敏  李伟建  池嘉昌  李萍  翟博 《肝脏》2020,(4):355-358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尾状叶大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总结2011年12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仁济医院13例尾状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大肝癌的完全消融率、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消融。初次完全消融率10例,总消融12例;1、2,3年总体生存分别为11例、10例和6例;2例发生消融相关性梗阻性黄疸,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未见相关手术死亡。结论对于高危部位的尾状叶肝脏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作为不可切除患者有潜力的候选或替代。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肺泡蛋白沉积症为肺部少见疾病,通过本组病例的学习,提高大家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2011年01月至2019年0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胸部HR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8±11岁(20~73岁),其中男68例,女41例。临床表现:以活动后气喘(70例)和咳嗽伴或不伴咳痰(64例)最多见,胸闷27例,胸痛7例,发热6例,咯血1例。另外体检发现7例。实验室检查:血CEA升高8例,NSE升高49例,CYFRA21-1升高67例;合并有自身抗体异常14例;血甘油三脂增高25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患者共54例。HRCT主要表现:典型肺泡蛋白沉积症表现(铺路石症和地图样分布)共102例,实变影6例,细网状阴影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胸膜增厚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肺泡灌洗液PAS染色阳性,和或肺活检组织示肺泡腔内无定形嗜伊红物沉积且PAS染色阳性。其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BAL)8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3例,外科胸腔镜2例,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TBLC)2例;另外17例经肺泡灌洗检查明确诊断。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患者HRCT表现典型,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芯片数据(GSE19804、GSE27262、GSE18842),利用GEO2R软件筛选差异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差异基因的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筛选出核心基因。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预后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目的基因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401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细胞粘附、调节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29个核心基因。预后分析显示ASPM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高表达患者明显延长。QPCR显示ASPM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PM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6.
姚丽莉  时晓华  丁丽颖  赵伟娟 《广东医学》2020,41(22):2357-2361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值(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6MWT)、运动耐力值(VO2max)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LI)评分、卡氏评分(KP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睡眠质量、运动耐力,促进患者院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998.
丁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22(11):1042-1044
患者发作性意识不清5年,多于空腹发作.入院后发作2次,血糖分别为0.92、1.04 mmol/L,胰岛素28.68、30.86 mU/L,补糖后缓解.CT示胰尾部一直径1.3 cm占位,诊断胰岛素瘤,肿瘤切除术后持续高血糖,诊断T2DM.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1例,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组23例,足月儿组18例。早产儿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子痫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5例(占27.8%),早产儿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共1例(占4.3%),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的原发病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χ2=19.158,P<0.001),容易合并肺出血(χ2=4.433,P=0.035)、颅内出血(χ2=8.715,P=0.003)。足月儿组原发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χ2=10.786,P=0.001)。新生儿肺炎在两组均有较高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05)。两组之间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气胸、败血症等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治愈21例,死亡2例,足月儿组治愈15例,死亡3例,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原发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出血以及孕母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的足月儿,要重视可能伴有的肺动脉高压并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恢复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尽管在有效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急诊处理,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一种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但只有少数患者能使用。目的 探讨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对AIS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的影响及对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进行分组,2015年11月-2018年3月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流程为常规组,2018年4-11月患者接受优化静脉溶栓流程为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OTD)、入院至CT检查时间(DTI)、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DTL)、DNT、溶栓距发病时间(TP_WINDOW)、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入院时、溶栓24 h及出院时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ΔNIHSS评分≥4分为有效,出院后3个月临床结局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优化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优化组患者OTD、sICH发生率、有效率、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患者DTI、DTL、DNT、TP_WINDOW、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常规组,DNT<60 min所占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可以有效缩短AIS患者DNT,并有助于DNT达标控制在60 min内,未增加溶栓出血风险且影响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