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9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6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427篇
内科学   331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117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8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589篇
  6篇
中国医学   661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本文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投入等相关数据,回顾了70年来卫生投入的基本情况。结合文献分析,从卫生投入的规模与结构、世界排位、卫生投入政策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卫生投入取得的成绩,着重分析了2009年新医改以来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的突出特点。分析发现,我国在卫生投入结构、政府卫生投入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对新时代下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行了研判。预测显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卫生系统高质量发展,未来一定时期我国卫生投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到2030年我国卫生投入规模将达到15.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9.2%。为此,建议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92.
中医药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对CSA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归纳与分析,探讨中医药防治本病研究的物质基础,以期明确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测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在肾病期、部分缓解期、完全缓解后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穿刺及外院送检标本确诊为MCD的患者29例,其中肾病期10例、部分缓解期13例、完全缓解后6例,以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观测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肾小球基底膜(GBM)上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对应GBM的百分比以及高度与宽度比值分别≥0.5、1.0的"脊"的个数和形态。结果 MCD患者在病变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足突融合。无论是在肾病期,还是在部分缓解期和完全缓解后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GBM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足突平均宽度和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r=0.65、r=0.69,P<0.001),单位GBM上的足突数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01);每10μmGBM"脊"数,随蛋白尿减少而增加:当"脊"高度定义为≥0.5时,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脊"高度定义为≥1.0时,完全缓解组...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糖尿病手部坏疽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糖尿病手部坏疽患者11例,自发现病变至诊治时间平均为6.2周,术前MHQ评分为61.3±7.5(55~71)分。均接受综合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炎、清创截肢和术后处理等。结果本组11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肢创面均完全愈合,除病变手指外,余指活动正常。术后MHQ评分为84.2±8.9(81~91)分。患侧握力为健侧的69%~83%。结论糖尿病手部坏疽的治疗需采用综合手段,在控制血糖及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行截指或者清创手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芒针深刺秩边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针组(正常组9只,其余两组各36只),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模型组不做特殊处理,芒针组采用芒针深刺秩边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 d、3 d、5 d、7 d取受损段脊髓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术后5 d和7 d,芒针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损的脊髓组织松散,灰质中有许多空洞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芒针治疗后,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NF-kB、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在3 d、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部位的空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大量聚集引起级联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芒针的抗炎机制可能包括抑制HMGB1的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促炎因子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对新疆地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族人群的指长比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族指长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新疆昌吉地区50名通过冠脉造影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萨克族人群,同时选择50例排除冠心病的哈萨克族健康人群,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左右双手第2~5指长度,并对指长比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昌吉地区哈萨克族人群指长比均呈现2D:3D〈2D:4D〈:3D:4D〈2D:5D〈:4D:5D〈:3D:5D的趋势,冠心病组左手2D:4D及3D:4D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手2D:4D和3D:4D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7.
98.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一旦感染,治疗困难。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细胞,细菌侵袭机体组织,首先要避免被巨噬细胞等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清除。因此激发巨噬细胞凋亡对细菌而言很重要。近来研究显示,PA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U937巨噬细胞凋亡,且与线粒体途径有关[1]。本研究采用J774细胞作为巨噬细胞的模型[2],通过观察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过程中Fas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及其相关高危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变异位点的分布,为分子诊断、遗传咨询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方法,对深圳地区1~6岁语前聋患儿71例及其听力正常的家庭成员(耳聋高危人群)145例,和作为对照听力的正常人群200例进行GJB2、SLC26A4、GJB3及MT RNR1基因的20个变异位点的检测。结果常见耳聋基因热点变异的检出率在语前聋患儿中为37%(26/71),在高危人群中为28%(40/145),在正常健康人群中为4.5%(9/200);GJB2热点变异检出率在语前聋患儿中为18%(13/71),在高危人群中为12%(17/145),在正常人群中为2%(4/200);SLC26A4检出率在语前聋患儿中为18%(13/71),在高危人群中为16%(23/145),在正常人群中为2.5%(5/200)。语前聋患儿组和耳聋高危人群组之间GJB2和SLC26A4变异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9),但两者都显著比正常人群高(P均<0.0001);语前聋患儿中GJB2和SLC26A4变异纯合子和复合杂合子占18%(13/71),耳聋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均未发现纯合子和复合杂合子,与语前聋患儿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JB3和MT RNR1变异在语前聋患儿、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均未发现。结论GJB2和SLC26A4纯合和复合杂合变异是深圳地区语前聋患儿的重要致病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变异位点是GJB2:c.235delC和SLC26A4:c.919 2A>G。对于仅检出单杂合变异的耳聋患儿,可进行相应基因的测序,进一步明确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酗酒与股骨头坏死(ANFH)、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1年2-12月门诊、病房就医符合条件的ANFH患者95例、OP患者67例作为病例组和342例创伤骨折患者为对照组, 填写调查表, 明确ANFH、OP的-般相关因素, 并在此三组病例中筛选出长期酗酒的ANFH 18例、OP 11例、创伤骨折患者20例, 进-步进行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AuDIT)、酒精依赖程度测试(ADS), 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酗酒与ANFH、OP的关系。结果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以创伤骨折患者为对照组, 控制其他因素后, 喜饮酒者患ANFH和OP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7.70倍和8.44倍;治疗中使用激素者患ANFH和OP的风险是不使用激素者的78.43倍和22.75倍。依据AUDIT, 酒精性ANFH组100%为危害性饮酒和伤害性饮酒;酒精性OP组54.45%为伤害性饮酒和危害性饮酒;创伤骨折组75%为正常饮酒, 筛选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ADS标准, 三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酗酒与ANFH、OP高度相关。酒精性ANFH是酒精依赖性骨疾病, 酒精性OP为部分酒精依赖性骨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