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9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芒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尿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分为芒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0例,治疗穴位选取秩边和水道。芒针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2±9)岁,治疗予以芒针偶刺双侧穴位,并接电针仪30 min,频率3 Hz,治疗30 min;毫针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6±10)岁,治疗予毫针针刺双侧穴位后,留针30 min;两组的治疗频率都是隔日1次,在治疗2个月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和尿路感染情况等指标,发掘芒针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1)平衡膀胱达到的时间:芒针组(39.5±1.2) d,毫针组(46.5±2.1) d;两组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排尿日记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3)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均改善,芒针组的尿路感染改善率优于毫针组(P0.05)。(4)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容量(VH2O),膀胱压力(pressure vesical,Pves),逼尿肌压力(pressure detrusor,Pdet),平均尿流速(Qave),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等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VH_2O、Pves、Pdet、Qave、Qmax、BC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芒针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状况、尿路感染和尿动力学方面要优于毫针针刺,对提高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芒针深刺秩边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针组(正常组9只,其余两组各36只),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模型组不做特殊处理,芒针组采用芒针深刺秩边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 d、3 d、5 d、7 d取受损段脊髓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术后5 d和7 d,芒针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损的脊髓组织松散,灰质中有许多空洞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芒针治疗后,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NF-kB、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在3 d、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部位的空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大量聚集引起级联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芒针的抗炎机制可能包括抑制HMGB1的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促炎因子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于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RCSs),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4篇,共纳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1 474例,其中髌下脂肪垫切除术696例,髌下脂肪垫保留组778例。与髌下脂肪垫切除相比,髌下脂肪垫保留组可降低术后髌韧挛缩(MD=-2.34,95% CI:-3.38~-1.31,P<0.05),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MD=2.34,95% CI:2.04~2.65,P<0.05);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MD=-0.77,95% CI:-1.02~-0.52,P<0.05),降低术后膝关节前侧疼痛发生率(RR=12.58,95% CI:3.24~48.75,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7.53,95% CI:-20.27~5.21,P>0.05),髌腱长度与髌骨最大长轴比值(Insall-Savatict)评分法(MD=-0.04,95% CI:-0.09~0.01,P>0.05);术后膝关节返修率:(RD=0.01,95% CI:-0.01~0.02,P>0.05)方面无明显差异。 结论与髌下脂肪垫去除组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下脂肪垫保留可以降低髌韧带痉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可降低膝关节前侧疼痛。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复合材料颗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按不同比例将纳米HA粉体与纳米ZrO2粉体混合在高温下烧结制备HA/ZrO2复合材料颗粒,分离和培养兔MSCs.MTT法检测复合材料颗粒悬液对兔MSCs增殖促进作用,AL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 Ⅰ),骨钙蛋白(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mRNA表达.结果 HA和含有HA的复合材料颗粒均对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Vonkossa染色显示复合材料和纯HA颗粒可使细胞阳染程度降低.细胞在HA和含有HA的复合材料颗粒的成骨诱导培养液中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基质及纯ZrO2组(P<0.05).RT-PCR结果显示复合材料颗粒能够促进collagen Ⅰ和osteocalcin基因的表达.结论 HA/ZrO2复合材料颗粒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HA/ZrO2 composite particle 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 of rabbi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by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Methods The HA/ZrO2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intered at high temperature using the powder of HA and ZrO2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MSCs were isolated from rabbits and cultured.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on promoting cell proliferation of rabbit MSCs was detected using MTT method.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with ALP method.RT-PCR method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 osteocalcin and osteopontin mRNA.Results Pure HA pauicles and composite particles which contain HA promoted MSCs proliferation.Vonkossa staining showed that both pure HA particks and composite particles decreased the degree of positive stain of MSCs.ALP test showed that cell activity in the culture medium that contained pure HA particles or composite partic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dium and that contained pure ZrO2 particles (P < 0.05=.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site particles 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osteocalcin gene.Conclusion The HA/ZrO2 composite particles promote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 of MSCs.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 ,共收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11例 ,全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均为男性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7 4岁。伤后至就诊时间 1d~ 3个月。受伤原因 :扭伤 2例 ,车祸伤 7例 ,坠落伤 2例。齿状突骨折 9例 ,其中 5例为新鲜骨折 ,X线片示 :3例齿状突向前移位 ,2例向后移位 ;4例为陈旧骨折 ,X线片示 :骨折端吸收 ,间隙增大 ,其中 1例齿状突向前移位 ,另 3例向后移位。横韧带断裂不稳2例 ,X线片示 :环椎侧块向一侧移位 ,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对称 (张口位片 ) ,寰齿间隙明显增大 …  相似文献   
9.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齿状突骨折的内固定及融合方法。方法:对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新鲜骨折行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3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行后路经关节突螺钉(Magerl法)加钛缆线Gallie法内固定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经过2-16个月,平均6.1个月的随访,5例齿状突新鲜骨折均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1例。颈部旋转活动良好5例。3例陈旧性骨折环枢椎融合良好,临床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颈部旋转活动部分障碍2例,障碍1例。结论: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主要优越性在于保留了环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后路经关节突螺钉(Magerl法)与钛缆线Gallie法联合固定保证了上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道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7例,Ⅲ区骨折5例,有明显的骶神经症状,其中4例合并有植物神经功能损伤,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Ⅱ区骨折2例,表现为单侧的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前方腹膜外进路解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无严重的榱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7例随访6个月-4年,Ⅱ区骨折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Ⅲ区骨折5例中,3例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1例残留腓肠肌肌力下降(Ⅳ级)和足跟部感觉减退,另外1例遗留植物神经功能下降。结论 在确诊骶骨骨折合并的神经损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神经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