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芒针深刺秩边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针组(正常组9只,其余两组各36只),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模型组不做特殊处理,芒针组采用芒针深刺秩边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 d、3 d、5 d、7 d取受损段脊髓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术后5 d和7 d,芒针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损的脊髓组织松散,灰质中有许多空洞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芒针治疗后,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NF-kB、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在3 d、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部位的空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大量聚集引起级联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芒针的抗炎机制可能包括抑制HMGB1的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促炎因子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冻结肩又被称为粘连性滑囊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特点的肩关节疾病,可引起组织退变、关节囊增厚和关节腔容积减少,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病率为2%~5%~[1]。冻结肩可分为急性疼痛期、进行肩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期和疼痛缓解、活动恢复期~[2]。冻结肩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患者疼痛,早期恢复肩关节活动,减少其引起肩关节  相似文献   
4.
5.
观察低出生体重大鼠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变化和胰岛素抵抗情况.采用孕期低蛋白饮食法建立低出生体重仔鼠模型.于出生后7 d、21 d、2月龄测定仔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检测骨骼肌形态结构.自7 d至2月龄,低出生体重仔鼠骨骼肌纤维均有明显萎缩、排列稀疏紊乱;2月龄时超微结构明显异常.2月龄内低出生体重仔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八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对临床思维、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Simbaby临床病例培训及专业医学英语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VLBW/ELBW)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多中心61 786例新生儿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早产儿504例,其中诊断MBDP 108例,纳入MBDP组,其余396例纳入非MBDP组。收集两组孕母及早产儿基本资料、住院期间主要疾病、营养支持策略和其他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D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LBW早产儿MBDP发生率为19.5%(88/452),ELBW早产儿MBDP发生率为38.5%(20/52)。极早产儿、超早产儿MBDP发生率分别为21.7%和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BDP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MBDP组,住院时间更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更高(P < 0.05);MBDP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贫血、低钙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非MBDP组高(P < 0.05);MBDP组较非MBDP组平均加奶速度更慢、达全肠内喂养日龄更大、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更长(P < 0.05);MBDP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使用比例高于非MBDP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比例低于非MBDP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 < 32周、低钙血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败血症是MBDP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低胎龄、低钙血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增加VLBW/ELBW早产儿MBDP发生的风险,应加强围生期孕期保健,避免早产,提高新生儿科医师对MBDP的防治意识,对早产儿采取积极合理的营养策略和综合管理措施,以改善VLBW/ELBW早产儿的近远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女性心理与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按先后顺序收集100名绝经后女性,收集每位受访者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民族、既往病史、药物服用情况等基本资料,采用法国Medlink X9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受访者前后位腰椎1-4(L1-4)及左髋部的骨密度,抑郁、焦虑评估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4个证型。对中医证候分布、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骨密度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四个中医证候组中,气滞血郁组抑郁值、焦虑值最高,平均值分别为为17.5(525)和15.0(325)和15.0(3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1.4)和-3.1(-5.2-1.4)和-3.1(-5.2-1.1),但它们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63.2%(12例)、27.2%(6例)、75%(18例)、80%(28例),肝肾阴虚与气滞血郁、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郁与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抑郁、焦虑者明显多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14 VS 3、27 VS 4,均P<0.05)。结论:抑郁、焦虑者气滞血郁证型较常见,并且抑郁、焦虑情绪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43 d。因发热、咳嗽伴腹部隆起7 d、体温不升0.5 d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羊水及Apgar评分不详。其母孕3个月有咳嗽、盗汗,未予重视;孕6个月当地医师怀疑有肺部疾患,产后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生后即与母亲分开。查体:体温不升,呼吸72次/min、心率162次/min,体质量3.87 kg,血压61/33mm Hg。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增粗,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围40 cm,肝右肋下6 cm,脾左肋下3 cm,原始反射可。血WBC 10.4×109/L,N 0.25,Hb 81 g/L,PLT 37×109/L。肝功能:ALT(97.9 U/L)及AST(372.5 U/L)均增…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若不及时诊治将影响危急重症的救治。该文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5例有消化道出血患儿及80例无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情况进行成组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设置因变量消化道出血y,选用13个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对因变量作用较大的自变量X 3(寒冷损伤综合征)、X4(窒息程度)、X5(缺氧缺血性脑病)、X7(宫内感染)、X11(血小板减少)、X12(新生儿出血症)列入了回归方程。通过对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比较可以看出: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是寒冷损伤综合征、窒息程度、宫内感染、新生儿出血症、血小板减少。结论:缺氧窒息后通过一系列机制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窒息后胃肠损害表现为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对窒息儿尤其是重度窒息儿开始喂养时间推迟至出生24 h以后会减少胃肠损害(包括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