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2D-STE)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CSF)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研究2D-STE在临床上评估CSF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设定CSF组41例(CSF患者)及对照组5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 分别采集存储6个切面观(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 利用软件于各切面观脱机分析CSF组和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的分层应变, 分别计算出两组左室3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GCS)以及相应的跨壁应变梯度△GLS、△GCS。结果  CSF组及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层、中层、心外膜下层)GLS和GCS均保持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的跨壁梯度特征; CSF组GLS、△GLS 较对照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尤以心内膜下层GLS和△GLS降低更为显著(P<0.001); CSF组GCS、△GCS减低,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计算分层应变参数预测CSF左室收缩功能, △GL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66, P<0.001), 当△GLS取截断值为-4.87%时, 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可达66.7%及76.3%。结论  2D-STE可通过评估心肌分层应变识别CSF患者左室3层心肌收缩功能受累的差异(心内膜下层为甚)。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GLS可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具有临床诊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柏小川  徐敏  刘霞洪  李杰  聂鹏  颜彦 《吉林医学》2014,(23):5224-5224
目的:探讨MSCT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冠心患者51例,分别进行冠脉CTA和CAG检查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及优缺点。结果:CT冠脉成像发现69支冠状动脉狭窄,冠脉造影发现62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狭窄53支,假阳性16支,假阴性9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MSCT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0.6%、76.8%、94.5%。结论:MSCT对CAD诊断价值受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部位、血管大小和狭窄程度的影响,对病变严重程度判定的准确性较差,阳性不能肯定冠心病,阴性不能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93.
目的筛选PSVT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PSVT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PSVT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SVT的患者共630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4.2岁,男326例,女304例。其中依据临床记录同时有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编为心房颤动组,其余无临床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制订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电生理检查中确定的PSVT折返机制、旁道数目等基本的临床和电生理检查资料。利用SPSS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630例调查对象中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6例,均为慢一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7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左房内径大及术前频发房早(在AVRT亚组为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为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证明,性别为PSVT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PSVT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男性居多,且有相对较大的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94.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彦  诸骏仁 《上海医学》1997,20(11):670-671
  相似文献   
95.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多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就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流行概况,耐药机制,耐药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演变为呈扩张型低动力状态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dilated-phas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DPHCM)的发生率、预测因素、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86例确诊的HCM前瞻性随访研究(10±4)年。结果共有10例HCM演变为DPH-CM,发生率为4.7%。从典型HCM演变为DPHCM的时间为(9±2)年,其中80%(8例)为男性。60%(6例)有HCM家族史(60%vs32%,P<0.05);诊断有HCM时年龄较轻[(31±15)岁vs(41±18)岁,P<0.05];左室壁最大厚度[(22±4)mmvs(19±5)mm,P<0.05]及左室后壁厚度均较未出现DPHCM者为厚[(15±3)mmvs(13±5)mm,P<0.05],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高(40%vs7%,P<0.05),演变为DPHCM后1~2年内,5例因心力衰竭死亡(50%vs1%,P<0.05),1例接受心脏移植。结论从典型HCM演变为DPHCM的发生率很低,但一旦演变则预后极差。危险因素有年轻时被诊断有HCM、有HCM家族史、左室壁明显增厚、伴有室内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NTG)介入下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在检测心肌梗死(心梗)后存活心肌中的价值。方法48例Q波型心梗病人行常规99mTcMIBI心肌显像(R),24h后静注示踪剂前5min舌下含服NTG(1.0mg),再行心肌显像(N),其中12例病人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1个月内行常规静息99mTcMIBI心肌显像(P)。结果R显像中193个灌注缺损节段,NTG介入后有28个节段恢复正常,26个节段明显改善,19个节段部分改善(P<0.05)。12例行PTCA者术前NTG介入后,灌注缺损得到改善的21个节段中,术后有16个节段得到改善,阳性预测率76.2%,术前N显像无改善的52个节段中,术后42个节段无改善,阴性预测率80.8%。结论NTG介入后可提高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存活心肌的检出,方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8.
颈动脉的内中层的厚度(IMT)与冠心病相关,可作为研究冠心病的一种指标。本试验旨在证实普伐他汀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从而减缓颈动脉IMT进展的作用及对冠心病的影响。 方法 本试验是为期3年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入选病人151例。入选标准为经确诊的冠心病及经饮食治疗无效的高LDL血症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为有典型的心  相似文献   
99.
许多临床试验均证实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商品名:Cypher,美国Cordis公司)可以防治再狭窄,但这并未消除人们对Cypher支架不可降解控释材料安全性的忧虑,相比而言,可吸收的聚乳酸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能更好,因为它的降解产物是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00.
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它通过附于血管壁内侧的胶原锚和附于血管壁外侧的胶原海绵来封闭穿刺点,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较,评价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用于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回顾分析2003 年 5~7 月在我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235例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 18~75 岁,②第 1 次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介入诊治术;排除标准:①股动脉穿刺时透壁损伤或多次试穿刺失败,②股动脉造影提示穿刺点位于血管分叉处或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