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敏  柏小川  李杰  袁正强  刘丹 《临床荟萃》2011,26(12):1060-1062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患者是有症状后到医院就诊时才明确诊断。既往研究显示外科手术能改善心功能和长期预后,然而并不一定能够使扩大的右心室缩小。经导管封堵治疗没有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因而有利于保护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心肌梗死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高发病率,对心功能的评价和保护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本课题旨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植入后(急诊PCI)、择期支架植入后(择期PCI)及药物保守治疗对左心功能的不同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指标(LVDD、LVSD、LVEF)及心脏作功指数(Tei指数)来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在心梗3d内、半年内左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植入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左心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不同起搏方式及不同起搏比例对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VVI组25例、DDD组25例)随访观察比较术前术后LVDD、LVSD、LVEF变化;随访时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不同起搏比例对术后LVDD、LVSD、LVEF的影响。结果VVI型起搏器植入前后比较LVDD和LVSD显著增大(P<0.01),而LVEF显著下降(P<0.01);DDD型起搏器植入前后LVDD、LVSD比较无明显变化,而LVEF有下降趋势;起搏比例较高组术后LVDD及LVSD较起搏比例较低组增大,LVEF较起搏较低组降低。结论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诱发左心室重塑的发生,以VVI型起搏器明显,故接近生理性起搏模式的DDD起搏优于VVI起搏;同时,在不影响心脏搏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起搏比例,能减轻心脏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急性NSTEMI行PCI后发生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NSTEMI行PCI后未发生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纳入所有可...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临床上作为改善左室功能的辅助治疗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方面已渐为临床广泛运用[1]。目前,我省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并非全部都有IABP,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相关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发病至IRA开通时间段分为3组:4 h内组24例,4~8 h组27例,8 h以上组19例。分别比较各组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处理及转归。结果共44例患者发生RA。发病4 h内开通IRA组,RA发生率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P0.01,室性早搏发生率与8 h以上组比较P0.05,心室颤动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结论 AMI患者发病至开通IRA时间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应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方式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对比观察.方法 将98例因各种心律失常需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为2组(漂浮电板组与普通电极组),分别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板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比较2种起搏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漂浮电极组实际耗时明显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术后感知不良发生率漂浮组低于普通组.结论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均安全有效,但漂浮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牵张刺激对乳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Ca-L)Cav 1.2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替米沙坦(Tel)的调控作用.方法 1d龄SD乳鼠,分离心房肌细胞,于细胞牵引装置培养24 h分组干预:(1)对照组:不予牵张刺激;(2)牵张组:牵张增加16%硅胶膜面积48 h; (3) Tel组:予Tel 1μmol/...  相似文献   
9.
10.
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12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6例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24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LVPW、LVWd、IVST、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LVMI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