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现代教育观指导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观指出教育的任务不是把学生塑造成社会的适应者,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评判的能力,使之成为面向社会的积极能动的主体,推动社会的进步,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达到个人的成长。教育的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一个在个体上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在专业上具有可促进专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62.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是以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病变.随肠镜的普及及应用,近年来MC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肠镜检查的976例病例中,发现并诊断为大肠黑变病23例.现对23例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I在灌胃和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特征,为该成分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大鼠按剂量72 mg·kg-1灌胃和尾静脉给与洋川芎内酯I溶液,收集不同时间段尿液和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VWD)测定大鼠尿液和胆汁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检测波长均为278 nm,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结果:灌胃和尾静脉给药48 h后累积经尿液排泄的原形药物量分别为(179.8±33.68),(264.8±87.28) 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77±0.15)%和(1.35±0.26)%;给药36 h后累积经胆汁排泄的原形药物量依次为(359.4±75.66),(426.3±140.90) 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22±0.49)%和(1.72±0.59)%。结论: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尿液和胆汁内以原形药物的形式排出量较少,且排泄迅速。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和分析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其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我院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120例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乳腺癌症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改良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改良组60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完整保留其胸长神经。对照组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手术后的胸肌萎缩状况、上臂内侧的皮肤感知状况、腋窝部的皮肤感知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术后的胸肌萎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术后的腋窝和上臂内侧的皮肤感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5年,两组患者都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现象。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行保留胸长神经的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性,不仅可以降低胸肌萎缩率,对患者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知功能也有保护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体重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身长和头围的增长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测量中文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 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 HSOPSC)在临床医务人员使用的信效度,并进一步验证其在我国文化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从北京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抽取422名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问卷及各个维度的Cronbach ’ sα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测评。间隔2周重新使用中文版HSOPSC对20名受试者进行测评,考察其重测信度。分别通过专家判断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测评。结果中文版HSOPSC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2,重测与首次测量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54(P<0.001)。与原版问卷相比中文版HSOPSC减少了一个因子,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1个公因子,11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3.167%。结论中文版HSOPSC具好非常好的信度和可接受的效度。可用于我国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的测评。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回药匀气散加味熏蒸合针刺对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西医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口服,每次500ug,每日3次,治疗组用回药匀气散加味熏蒸合针刺治疗,每日1次,两组治疗均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多伦多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药匀气散加味熏蒸合针刺具有芳香健脾益肾、化瘀祛痰通络的功效,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不适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1 例RhD 血型鉴定部分凝集结果个体及其家系血清学表现和RHD 基因。方法 通过血型微柱凝胶卡检测先证者ABO 及RhD 血型;盐水试管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RhCcEe 抗原;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humanglobulin test,IAT) 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先证者RhD 抗原。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SSP)检测RHD 基因以及RhD 杂合型分析,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HD 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 血清学检测发现先证者血型为A 型RhCcee,血型微柱凝胶卡、盐水试管法以及IAT 法检测RhD 抗原,结果呈部分凝集现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先证者RhD 抗原性减弱。经RHD 基因编码序列分析发现,RHD 基因第9 外显子上的第1212 位碱基发生C >A 纯合突变,为RHD*weak D type 72 的特征性突变点。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父亲为O 型RhCCDee,母亲为A 型RhCcDee。父亲携带RHD*weak D type 72 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weak D type 72 / RHD+;母亲一条染色体缺失了全部的RHD 基因,基因型为RHD+/ RHD-。证明先证者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遗传RHD*weak D type 72 和RHD-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weak D type 72 / RHD-。结论 发现了1 例RHD*weak D type 72/RHD-基因型个体,丰富了RHD*weakD type 72 变异型的研究数据。根据家系调查证明,RHD*weak D type 72 等位基因由遗传获得,而非由个体基因变异形成。  相似文献   
69.
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达82~96%,近年来认识到 AMI 合并室内阻滞(IVCB)常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兆,可招致严重后果。本文对我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