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ABO血型中B亚型分子遗传背景的研究,发现并鉴定ABO新等位基因。方法对5份血型血清学鉴定为B亚型的样本,采用PCR-SSP、ABO基因第6及第7外显子直接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定型;并对目的B亚型样本进行RT-PCR、巢式PCR扩增、测序,分析其cDNA结构的差异。结果5份血清学为B亚型的样本中,血清学鉴定为Bx的个体发现了一个新的B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01等位基因相比,差异仅在于第7外显子的B基因序列中nt721位C>T突变。其余4份B亚型样本的ABO基因第6、7外显子都未发现新的点突变。结论首次在中国汉族人中发现一个721C>T新变异的B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nt721位由C转变为T,24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色氨酸,可导致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表明ABO基因的第241位氨基酸对决定糖基转移酶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RhD多肽抑制抗-D抗体与RhD抗原结合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得到RhD抗原模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合成RhD多肽。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多肽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微柱凝胶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凝集抑制试验验证有效多肽,显微镜观察多肽有效抑制浓度,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多肽抑制效果。结果 Peptide 4噬菌体多肽最为稳定,未形成无规则卷曲与抗原性,且抑制IgG型单克隆抗-D与RhD抗原的反应效果较为明显,显微镜观察呈一定的剂量效应。流式细胞仪法显示当Peptide 4浓度达2.5 mg/50μL时对IgG型单克隆抗-D抗体与O型RhD阳性红细胞的凝集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Peptide 4为有效多肽,对抑制抗-D与RhD抗原的凝集具有一定效果,对RhD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及抗原性改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族人群FUT2基因385位点突变与Lewis表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分泌型基因(FUT2)385位点突变与Lewis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73例中国汉族人进行Lewis血型血清学鉴定。采用SSP法对73例标本的FUT2基因进行385位点突变筛检,并用测序法验证。结果 385T突变发生率为54.79%。个体FUT2基因385T为纯合子且Lewis为阳性时,其Lewis表型为Le(a b )和Le(a b-),Le(a b-)表型占总数的17.8%,Le(a b )占8.2%。结论 FUT2基因A385T的纯合子突变是Le(a b )和Le(a b-)表型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族人FUT2基因点突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分泌型基因 (FUT2 )点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及分子克隆测序法对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的FUT2基因进行检测 ,并与Kelly报道的分泌型基因的序列作比较分析。 结果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中未见G4 2 8A突变 ,但发现A385T和C35 7T突变 ,其中 2 4人有A385T突变 ,17人无A385T突变 ,而所有个体都有C35 7T的同义突变。结论 在 4 1名中国汉族人群中没有发现在非洲和高加索人非分泌型中常见的G4 2 8A点突变 ,但存在着A385T、C35 7T两种不同于白种人的FUT2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可靠的HLA-Cw基因全长序列的分子克隆和测序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HLA-Cw基因全长序列PCR引物和探索PCR反应体系,采用长距离PCR技术,扩增HLA-Cw基因非翻泽区(untranslated region,5'-UTR)区、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和3'-UTR区,全长约4.5 kb.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分子克隆,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序引物进行全长双向测序.12份已经AlleleSEQR HLA-Cw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型已知的样本,分别用TaKaRa LATaq酶和Stratagene Pfu Taq DNA聚合酶进行HLA-Cw基因全长扩增,以及PCR产物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克隆测序结果分别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目的 片段,测序获得了HLA-Cw基因-962~3576位碱基全长序列.克隆测序结果的对比表明,Pfu酶保真性高于LA Taq酶.比较本文测定的Cw*010201与Cw*07020101等位基因序列,在5'上游-962~-284位碱基区域存在11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2个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位点;3'-UTR下游3067~3576位碱基区域存在11个SNPs和1个插入(或)缺失.结论 建立了HLA-Cw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在HLA-Cw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多态性及表达调控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Auberger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中国人群Latheran血型系统中Auberger抗原的摹因多态性分布进行研究,建立起稳定、准确的Auberger抗原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采集162名非血缘关系无偿志愿捐血者外周血样,直接进行Auberger血型抗原基因的第12外显子测序分析.对新位点突变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电泳分析.结果 在162人份标本中Aua+b-(nt 1615A)119人,Aua+b(nt 1615A/G)40人,Aua-b+(nt 1615c)3人,Aua和Au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580和0.1420.在1例基因为Aua纯合型个体中,出现nt1595G>T突变,PCR产物经Hha Ⅰ限制性内切酶内切后,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个体分别被分为不同片段,可证实该突变存在.结论 建立起Auberger抗原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得到中国人群Auberger抗原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发现一个新的Lutheran等位基因(GenBank注册号:EU2N104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研究ABO血型系统基因转录结构的方法.方法 使用两套RNA逆转录-巢式PCR-序列测定的反应策略对中国人群6种常见ABO基因型的11个血液标本转录结构进行分析.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基因转录结构的分析.结果 未能检测到O基因的转录结构;两套PCR策略均发现有2种转录结构,一种是完整的ABO基因编码区,另一种是缺失了整个第6外显子的ABO基因编码序列.一个变异的ABO等位基因在Bx表型个体被发现.结论 ABO基因转录结构的剪切方式是复杂的,不同剪切位点的ABO转录子被观察到.O等位基因的转录结构在RT-PCR分析未检测出来.O型基因转录结构这个特点的发现,可以应用于ABO基因单倍体序列测定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h-分泌型个体的分子基础。方法经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红细胞上H抗原缺失、但存在弱A抗原的Ah-分泌型个体.用PCR—SSP法鉴定ABO基因型,对FU-TI和FU-T2编码区域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FU-TI进一步做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该个体红细胞不凝集抗H血清.但与抗A定型血清呈弱凝集,Lewis血型表现型为Le(a-b+),唾液中有A、H物质,ABO基因型为A102B02;FU-TI基因型为h^35h^328,h^35等位基因(nt35C〉T),使12位(Ala)丙氨酸被(Val)缬氨酸置换;h^328等位基因(nt328G〉A),导致110位Ala(丙氨酸)被Thr(苏氨酸)置换;FU-T2基因为正常野生型Se^357Se^357。结论两个错义突变C35T、G328A可能是引起该例Ah-分泌型H抗原缺失、但存在A抗原的弱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中B放散型的ABO基因分子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试验鉴定了3例Bel亚型及15例对照B型样本,采用ABO基因分型PCR序列特异性引物、ABO基因第6及第7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ABO基因及亚型的定型.结果 在1例血型血清学检测为Bel亚型标本中,发现一个新的B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01标准等位基因相比,差异仅在于ABO基因的第7外显子上nt952位G>A突变,导致多肽链Val318Met,定为B放散型(Bel)新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EF117687.而其余2例Bel型样本及15例对照B型样本含正常标准B基因.结论 首次在ABO基因编码区核苷酸930位后的错义突变中发现并报道了新B等位基因,表明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G952A多态性可能是Bel分子遗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