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目的: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基因预后模型并探索其与骨髓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TCGA-AML基因表达谱以及临床资料数据.通过LASSO分析筛选构建预测模型的免疫基因,模型预测精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来量化,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评估不同免疫...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KIR3DS1基因及部分环境因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通过自愿咨询检测确认为HIV+患者的抗凝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KIR3DS1基因,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临床表现?高危行为?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收集部分环境因素信息?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比(RR)值为0.217(95%CI:0.098~0.480)?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携带KIR3DS1基因可能延缓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来自广东地区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小鼠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病毒的衣壳蛋白(VP1)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了解广东地区MNV的分子遗传特征和进化来源。方法 采用RAW264.7细胞对RT-PCR检测为阳性的小鼠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序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应用RT-PCR技术针对15株MNV分离株的VP1基因的162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基因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在pMD18-T 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平皿筛选,将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菌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将这15 株MNV分离株与从GenBank获得的19株MNV参考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基于VP1基因的1626核苷酸片段构建系统发生进化树,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从80个小鼠样本中分离到了15株MNV病毒,通过细胞病变试验、RT-PCR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测序分析鉴定确认分离到的病毒为MNV。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NV分离株的VP1蛋白基因全长均为1626个核苷酸,广东地区15株MNV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9.7~100%和94.8~100%之间, 15株MNV分离株与其他19株MNV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7.5~92.9%和92.4~98.2%之间。进化树分析表明来自设施A和设施D的13株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一个进化分支。来自设施B 的ZD-1毒株和设施C的ZYY-163毒株与来自广东(K162)、日本(S7-P2、S7-PP3)、韩国(K4)和德国(Berlin/04/06/DE、 Berlin/05/06/DE)同属另一个进化分支。结论 成功分离到15株MNV病毒。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广东地区的MNV分离株来源并不相同,来自设施B和设施C的MN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来自设施A和设施D的13株MNV分离株可能是本地固有的毒株。  相似文献   
94.
胡琦  欧明才  张钰  周婧瑶  王蕊 《四川医学》2013,(11):1726-1728
目的 报告四川省新生儿筛查中心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情况.方法 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斑的促甲状腺激素,筛查苯丙酮尿症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血斑的苯丙氨酸浓度.结果 从2004年1月~2012年12月累计筛查新生儿1319046例,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564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发病率为1∶2339,确诊苯丙酮尿症80例,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16488.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预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97例行异基因移植CML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伊马替尼组(27例)与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间造血重建时间、早期预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病(HVO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100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马替尼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9.6%(8/27)比8.6%(6/70),P=0.02],且死亡或放弃治疗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8.5%(5/27)比2.9%(2/70),P=0.02].结论 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CML异基因移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但对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肠癌病人的护理需求情况,为实施按需施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住院肠癌病人进行护理需求调查,了解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肠癌病人的主要护理需求。[结果]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住院肠癌病人护理需求前5项中皆对“护士的护理技术过硬”需求较高;但Bathel指数I级肠癌病人对疾病康复知识及良好睡眠与休息需求较高,Bathel指数Ⅱ级肠癌病人需要护士协助其完成日常生活及缓解肿瘤相关症状,Bathel指数Ⅲ级肠癌病人更注重于满足疼痛控制、精神安宁的需求。[结论]护理人员在确保治疗质量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肠癌病人护理需求实施按需施护。  相似文献   
9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98.
杨桂华  张钰 《四川医学》2011,32(8):1315-131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162例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成立健康教育路径指导小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治疗情况、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  相似文献   
99.
文学琴  张钰  王群  沈渝 《四川医学》2011,32(9):1497-1499
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